第三章。程、序.第十二条,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可以向有关义务人所在地或者办案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因受理法律援助案件发生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立案侦查。审查起诉 审判和执行过程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如果经济困难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第十三条,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二,经济困难的证明。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和其他材料,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有疑问的 可以要求申请人说明。第十四条,公民向户籍所在地或者长期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就业情况等进行审查 对符合条件的,出具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出具证明、并说明理由.第十五条,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援助的决定.决定援助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 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后、其所在机构应当与受援人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法律援助机构对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申请事项和请求或者相对人不明确、申请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或者其他机构受理范围.超过时效规定等情形,应当作出不予援助的决定,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申请重新审查,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先行提供法律援助、再进行审查.一,诉讼,仲裁.行政复议时效即将届满的 二 必须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三,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情况、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发现先行提供法律援助不符合条件的 应当终止法律援助.第十七条,法律援助人员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 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并书面通知受援人和案件处理机关。一,受援人以欺骗.隐瞒事实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法律援助的,二.受援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三,案件终止审理或者被撤销的.四.受援人另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五 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六,受援人违反法律援助协议 使协议难以继续履行的 受援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终止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按照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办理、第十八条,负责受理 审查、批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是法律援助事项的申请人,申请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应当回避。第十九条,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十日前。将指定辩护函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收到指定辩护函及相关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确定承办律师,并在开庭三日前函复人民法院,第二十条 法律援助事项办结后.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有关规定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结案报告和有关法律文书,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后存档,第二十一条,法律援助机构收到结案材料后 应当及时向接受指派或者安排的法律援助人员支付办案补贴、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