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监督管理,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决策及其他重大措施,必须重视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保护环境.坚持环境建设 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有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一条,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立环境监测网络 实行环境监测资格质量审查制度。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和污染源的监测.其监测数据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各部门、单位的环境监测数据 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可以作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依据,当事人对监测数据有异议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确定,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第十三条、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以及产生环境污染纠纷时,由其共同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各自所在地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由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第十四条、从事下列环境保护产业活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向有管理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技术资格认证 一,生产环境保护产品.二,承接污染防治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与安装。三 承接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