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十五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 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国家免费提供。第十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疾病的预防控制水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 中医药主管部门等共同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补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报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七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将针对重点地区 重点疾病和特定人群的服务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针对本行政区域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开展专项防控工作,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举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或者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十九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卫生学调查处置和心理援助等卫生应急工作 有效控制和消除危害 第二十条、国家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 群防群控,源头防控.综合治理,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传染病的危害.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接受 配合医疗卫生机构为预防,控制.消除传染病危害依法采取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等措施、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制度。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居民有依法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和义务,政府向居民免费提供免疫规划疫苗.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制度、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致病危险因素开展监测。调查和综合防控干预 及时发现高危人群 为患者和高危人群提供诊疗,早期干预。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第二十三条,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机制,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提高职业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用人单位应当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技术 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第二十四条。国家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建立健全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为妇女。儿童提供保健及常见病防治服务 保障妇女,儿童健康 国家采取措施,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等服务、促进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第二十五条。国家发展老年人保健事业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常见病预防等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第二十六条。国家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及其保障体系.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实行康复与教育相结合、第二十七条、国家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服务、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急救知识 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积极参与公共场所急救服务。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急救中心,站.不得以未付费为由拒绝或者拖延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急救服务、第二十八条、国家发展精神卫生事业,建设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维护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预防,治疗精神障碍、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设立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第二十九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第三十条,国家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机制,并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需求,整合区域内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资源、因地制宜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协同联动的医疗服务合作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合作机制,第三十一条.国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与居民签订协议,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三十二条.公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对病情 诊疗方案,医疗风险 医疗费用等事项依法享有知情同意的权利,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同意。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开展药物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和其他医学研究应当遵守医学伦理规范、依法通过伦理审查。取得知情同意 第三十三条,公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应当受到尊重.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患者。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护患者隐私.公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应当遵守诊疗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尊重医疗卫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