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边坡锚固设计8.2,1、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计算常用的方法 也是工程界普遍认为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方法,因此,本规范将极限平衡法规定为基本计算方法 对于破坏机制复杂的边坡。难以采用传统方法计算、目前国外和国内水利水电部门已广泛采用数值极限分析方法,数值极限分析方法与传统极限平衡分析方法求解原理相同、只是求解方法不同.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对重要或复杂的边坡宜同时采用极限平衡法与数值极限分析法进行分析,8.2,2,对可能产生圆弧滑动的锚固边坡,一般均采用垂直条分法计算。本规范推荐简化毕肖普法,摩根斯坦.普赖斯法等能同时满足力和力矩平衡条件的条分法 这类计算方法 计算精度高,已得到国内外公认。瑞典法计算简单 曾广为采用、在孔隙水压力较高和圆弧中心角较大时采用此法可能引起大的误差、但在垂直开挖高度小于30m、滑面上不存在软弱夹层条件下.还是可以采用的 对可能产生折线滑动的锚固边坡 本规范推荐传递系数隐式解法 摩根斯坦、普赖斯法或萨玛法计算。传递系数法以往在国内应用普遍 特别是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且两滑面间夹角不大.用该法计算也有相当高的精度。摩根斯坦,普赖斯法是一种严格的条分法,计算精度很高、也是国外和国内水利.水电系统推荐采用的方法.8,2.3 关于确定锚固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中.预应力锚杆作用于边坡的切向分力 本条是将其放入分母项内的、即作为减小的下滑力处理的,其理由是,该切向分力是锚杆预应力所产生的一个分量。是主动地通过预张拉锁定方式而无须依赖边坡岩土体发生位移来实现的,它并不随岩土体滑面的抗剪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基本确定的力,该确定的力是有严格的锚杆验收试验得以保证的.这样处理 不会影响锚固边坡工程的安全性,预应力锚杆作用于边坡的力。是一种主动的支护抗力,它既能有效地利用深部稳定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承受结构物的拉应力。又能有效地加固开挖后的岩土体.它能在开挖后迅速安设,及时抑制开挖引起的地层扰动和变形.改善地层的应力状态、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和潜在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总体来说 与传统的被动的支挡结构相比、采用预应力锚固的边坡是更为安全的 在国外、岩土工程界的许多著名学者及有关岩土锚杆规范是主张将锚杆预应力的切向分量作为减小的下滑力考虑的.如英国著名岩土锚固工程专家T,汉纳教授、岩土边坡工程 一书作者E,hoke,J。W.Bray以及国际岩土工程丛书之一 Anchoring。in,Rock、and Soil。的作者L,Hobst和J.zajie均认为应将预应力锚杆作用于边坡上的锚固力的切向分量放在计算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公式的分母项内,1989年颁发的英国岩土锚固规范BS、8081中.对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锚固边坡的安全系数时、也是将预应力锚杆作用于滑面上的锚固力的切向分量置于分母项上的,8,2,5 本规范表8。2,5根据不同的边坡安全等级和边坡工况规定的锚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基本上包容了国内相关标准所规定的岩土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由于主要采用预应力锚杆锚固边坡,能主动地提供支护抗力.改善边坡岩土体应力状态,提高边坡结构面和潜移面的抗剪强度,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开挖面的裸露时间和缩小开挖面的裸露面积 有利于抑制边坡岩土体松动变形的发展,与其他传统的被动的支挡结构相比 锚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可显著提高 因此本规范规定的锚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是偏于安全的,8.2.6、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包括f,tanφ。和C。它们取决于结构面两侧岩石强度.起伏差 粗糙度以及充填物性状 矿物成分.颗粒成分.含水状态等 目前多根据现场直接抗剪试验,工程类比及反算分析等相结合方法综合分析确定,8,2,7,对具备放坡条件的边坡采用多级台阶放坡开挖,不仅有利于边坡的稳定、也有利于坡体的排水,安全监测和维护管理 此外也为边坡开挖后紧随的锚固作业提供了方便条件、8.2。9,对不同性状的地层选择适宜的传力结构形式与尺寸。其目的是能将锚固力均匀地作用边坡坡体,并能满足在持续的恒定的锚固力作用下 不致出现传力结构的破损及地层的明显变形。传力结构应与坡面结合紧密,在传力结构上方与坡面结合处.应设置顺畅的防排水设施 严防雨水积聚导致传力结构底部出现掏空现象。设置预制式传力结构可最大限度地缩小开挖面的裸露面积与裸露时间,有利于保护开挖后岩土体的固有强度和自稳能力,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并可显著缩短边坡的建设周期,8.2.10、本条推荐的锚固间距是根据工程经验确定的.在此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忽略群锚效应的影响。当因边坡安全需要布置较密的预应力锚杆时 应根据试验测算群锚效应、以确保总的锚固力满足边坡稳定的要求.对于滑动型破坏的边坡.本条建议的锚杆安设角度是一种较理想化的角度,受施工条件限制,往往难以完全满足这一要求 在计算锚固边坡稳定性时 应取实际的锚杆安装角度、8 2。11.采用预应力锚杆背拉排桩支护结构时。可按本规范第9章有关条款规定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