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设、计,喷射混凝土设计6 3,1,在岩土工程中,对结构性的喷射混凝土支护 要求其与锚杆一道具有一定的控制岩土体变形的能力、特别对塑性流变或自稳能力差的地层支护,喷射混凝土必须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因而。本条作出1d龄期的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8、0MPa、一般情况下,只要遵守本规范有关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混合物搅拌和喷射工艺等规定.所规定的喷射混凝土1d龄期强度指标是能够达到的.必要时可采用掺加硅粉、钢纤维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强度法,以适应某些特殊地层的支护要求、6,3,3 对需发挥结构作用的喷射混凝土支护而言,喷射混凝土与岩层间紧密粘结 具有足以承受一定拉力和切向力的粘结强度、围岩,喷层两者结合成一体,共同工作 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对喷层与岩石间的最小粘结强度值作出规定、应当指出 在混凝土配制中.采用足够的胶凝材料,400kg m3,和水泥、300kg,m3、较小的,0、5,的水胶比。掺加硅粉等外掺料 喷射前认真喷洗岩面和喷射时保持喷嘴与受喷面相垂直,对提高喷层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具有明显作用 6.3.10、一般来说 由于喷混凝土层中粘骨料较少。收缩较大 尤其是厚度小于50mm时 因回弹率高 粗骨料含量更少.也就更易出现收缩开裂,此外、喷层过薄也不足以抵抗岩块的移动,常出现局部开裂或剥落现象,因而。本条规定喷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再者 根据喷锚支护的工作特点与作用原理.合理调动薄层喷射混凝土的,柔性,特征。容许围岩在不致出现松散条件下 塑性区有一定发展.可以减小喷层与岩石间的应力.有利于以较小的支护抗力维护地下工程的稳定。因此 本条同时规定、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层厚度不宜大于250mm、此外,在。类及塑性流变围岩中的隧洞工程 一般均应采用喷锚联合支护.若要提高支护抗力,一味从外部加大喷层厚度是不可取的、它反而会引起岩层形变压力的增大、加大喷射混凝土层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围岩变形发展的最优选择,是调整系统锚杆参数、为加大密度等。或采用预加应力的锚杆、这些方法对维持岩块间的镶嵌咬合效应 增加岩块间抗剪能力.提高围岩的整体刚度 甚至可形成压应力岩石拱、环.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隧洞围岩的稳定性,6。3,15、对于喷射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本条规定所用的胶凝材料总量和砂率均高于普通浇筑混凝土 这主要考虑应获得较高粘结强度和较少回弹率的喷射混凝土,对于干拌法喷射混凝土 水胶比主要依赖喷射手控制水胶比的大小 可从喷射后混凝土表面状态加以判断 一般来说 当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流淌,滑移.拉裂时 表明水胶比太大.若喷射混凝土表面出现干斑。作业中粉尘大.回弹多.则表明水胶比太小.水胶比适宜时.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水亮光泽.粉尘和回弹均较少。经测定。适宜的水胶比值为0、4、0 5、偏离这一范围。不仅降低喷射混凝土强度。也要增加回弹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