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受压板件的有效厚度5.2、1。当构件截面中受压板件宽厚比小于表5,2,1,1的限值时板件应全截面有效.圆管截面的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超过表5.2,1、2的限值.表5,2。1,1,受压板件全部有效的最大宽厚比,注、1,表中 f0 2应按附录A确定、2。η为加劲肋修正系数 应按第5、2,6条采用。对于不带加劲肋的板件、η。1、3.k、k。k0。其中k为不均匀受压情况下的板件局部稳定系数.应按第5 2 5条采用,对于均匀受压板件,k,1,0,对于加劲板件或中间加劲板件 k0、4、对于非加劲板件或边缘加劲板件。k0、0,425 表5 2 1,2。受压圆管截面的最大径厚比5 2。2 计算板件宽厚比时。板件宽度应采用板件净宽、板件净宽应为扣除了相邻板件厚度后的剩余宽度,图5、2,2.图5。2 2.不同类型截面的板件净宽 b,5,2、3,当构件截面中受压板件宽厚比大于表5。2。1。1规定的限值时,加劲板件.非加劲板件、中间加劲板件及边缘加劲板件的有效厚度应按下式计算、对于非双轴对称截面中的非加劲板件或边缘加劲板件.te除按式。5.2.3。1 计算外,尚应满足、式中,te.考虑局部屈曲的板件有效厚度。t,板件厚度、α1、α2。计算系数、应按表5、2。3取值、λ 板件的换算柔度系数,σcr,受压板件的弹性临界屈曲应力、应按第5 2.4条和第5。2、6条采用、表5.2。3,计算系数。α1,α2的取值5,2、4.受压加劲板件 非加劲板件的弹性临界屈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式中、k、受压板件局部稳定系数 应按第5,2,5条计算,v,铝合金材料的泊松比,v,0,3 b.板件净宽.应按图5、2 2采用 t、板件厚度,5.2.5,受压板件局部稳定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加劲板件.当1,Ψ 0时,当0 Ψ.1时、当Ψ 1时、式中 Ψ、压应力分部不均匀系数,Ψ σmin σmax,σmax、受压板件边缘最大压应力,N、mm2.取正值。σmin,受压板件另一边缘的应力、N,mm2.取压应力为正,拉应力为负,2.非加劲板件,1,最大压应力作用于支承边 当1。Ψ 0时、当0.Ψ。1时 2,最大压应力作用于自由边 当1,Ψ.1时,5,2。6.均匀受压的边缘加劲板件 中间加劲板件的弹性临界屈曲应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弹性临界屈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k0、均匀受压板件局部稳定系数。对于边缘加劲板件、k0.0、425、对于中间加筋板件k0、4,η,加劲肋修正系数,用于考虑加劲肋对被加劲板件抵抗局部屈曲.或畸变屈曲 的有利影响,2.加劲肋修正系数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对于边缘加劲板件、2.对于有一个等间距中间加劲肋的中间加筋板件,3.对于有两个等间距中间加劲肋的中间加劲板件。式中。t,加劲肋所在板件的厚度、也即加劲肋的等效厚度 c 加劲肋等效高度 等效的原则是.加劲肋对其所在板件中平面的截面惯性矩与等效后的截面惯性矩相等,如图5、2,6所示.虚线表示等效加劲肋.图5、2、6、加劲肋等效原则u,u为板件中面,4,对于有两道以上中间加劲肋的中间加劲扳件 宜保留最外侧两道加劲肋.并忽略其余加劲肋的加劲作用、按有两道加劲肋的情况计算,5 对于其他带不规则加劲肋的复杂加劲板件.式中.σcr 假定加劲边简支情况下 该复杂加劲板件的临界屈曲应力.宜按有限元法或有限条法计算 σcr0。假定加劲边简支情况下、不考虑加劲肋作用.同样尺寸的加劲板件的临界屈曲应力。司按式,5,2、6,1.计算 并取η、1。0.5.2,7 不均匀受压的边缘加劲板件,中间加劲板件及其他带不规则加劲肋的复杂加劲板件.其临界屈曲应力σcr宜按有限元法计算、计算中可不考虑相邻板件的约束作用 按加劲边简支情况处理。图5。2.7,当缺乏计算依据时,可忽略加劲肋的加劲作用,按不均匀受压板件由第5,2.4条和第5,2,5条计算其临界屈曲应力σcr 再由第5 2,3条计算板件的有效厚度.但截面中加劲肋部分的有效厚度应取板件的有效厚度和对加劲部分按非加劲板件单独计算的有效厚度中的较小值,图5。2,7。带加劲肋的不均匀受压板件5。2。8 对于边缘加劲板件和中间加劲板件,除应将其作为整体按第5 2,3条计算外,尚应按加劲板件和非加劲板件根据第5,2。3条分别计算各子板件及加劲肋的有效厚度te,并取各板件的最小有效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