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安全监督与管理第六十二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随机抽查、年度核查等方式对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的经营资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其经营许可.第六十三条,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和装卸,储存区域实施监督检查,并明确检查内容,方式 频次以及有关要求等、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进入并检查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场所,查阅、抄录,复印相关的文件或者资料 提出整改意见,二 发现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和设施、设备、装置。器材,运输工具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要求的,责令立即停止使用 三。对危险货物包装和标志进行抽查,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责令港口经营人停止作业。及时通知或者退回作业委托人处理,四,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 经其审查同意.方可恢复作业 五。发现违法违章作业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六、对应急演练进行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七 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依法查封违法储存危险货物的场所.扣押违法储存的危险货物.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将执法情况书面记录,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第六十四条,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作出停产停业的决定。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隐患,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等措施 强制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履行决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 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履行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的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停止供电措施,第六十五条.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应急准备,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风险分析 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港口经营人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督促港口经营人进行整改。第六十六条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等网络举报平台.受理各类违法违规从事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的投诉和举报并进行调查核实,形成书面材料,需要落实整改措施的,应当报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并督促落实。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投诉和举报过程中,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 第六十七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第六十八条,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危险货物港口安全检查装备.建立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具备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督管理能力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相关信息纳入危险货物港口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并按规定与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共享。第六十九条,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港口危险货物管理专家库。专家库应由熟悉港口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港口安全技术 港口工程 港口安全管理和港口应急救援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安全条件审查,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或者其他港口危险货物管理工作时.需要吸收专家参加或者听取专家意见的.应当从专家库中抽取 第七十条 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库 如实记录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及其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并纳入交通运输和相关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