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作业管理第三十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上载明的危险货物品名、依据其危险特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 监控 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 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 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保持正常。正确使用 第三十一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其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 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及时更新不合格的设施、设备,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检验应当做好记录 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三十二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还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其处于适用状态。第三十三条、危险货物专用库场,储罐应当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设置明显标志 并依据相关标准定期安全检测维护.第三十四条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使用特种设备的、应当符合国家特种设备管理的有关规定。并按要求进行检验。第三十五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使用管道输送危险货物的.应当建立输送管道安全技术档案.具备管道分布图,并对输送管道定期进行检查.检测.设置明显标志,在港区内进行可能危及危险货物输送管道安全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的7日前书面通知管道所属单位。并与管道所属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管道所属单位应当指派专门人员到现场进行管道安全保护指导 第三十六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不得关闭.破坏直接关系生产安全的监控.报警,防护,救生设施 设备,或者篡改、隐瞒。销毁其相关数据、信息。第三十七条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委托人应当向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提供委托人身份信息和完整准确的危险货物品名,联合国编号。危险性分类,包装 数量.应急措施及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危险性质不明的危险货物 应当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的危险货物危险特性鉴定技术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进行水路运输的危险货物 还应当办理相关手续,并向港口经营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委托人不得在委托作业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 不得匿报,谎报危险货物。第三十八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不得装卸,储存未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规定提交相关资料的危险货物,对涉嫌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货物、或者将危险货物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的,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开拆查验,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予以配合。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将查验情况相互通报。避免重复开拆,第三十九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及时处理并报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一 发现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申报有误的危险货物,二 在普通货物或者集装箱中发现夹带危险货物.三。在危险货物中发现性质相抵触的危险货物、且不满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有关积载。隔离。堆码要求.对涉及船舶航行,作业安全的相关信息 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报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第四十条,在港口作业的包装危险货物应当妥善包装,并在外包装上设置相应的标志,包装物.容器的材质以及包装的型式.规格,方法应当与所包装的货物性质,运输装卸要求相适应 材质、型式.规格.方法以及包装标志应当符合我国加入并已生效的有关国际条约,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一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对危险货物包装和标志进行检查、发现包装和标志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不得予以作业 并应当及时通知或者退回作业委托人处理.第四十二条,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进出港口,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申报手续.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有关申报信息通报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 船舶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前 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与作业船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确认作业的安全状况和应急措施,第四十四条、不得在港口装卸国家禁止通过水路运输的危险货物。第四十五条 在港口内从事危险货物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作业的单位 作业前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相关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和作业船舶,第四十六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在危险货物港口装卸。过驳作业开始24小时前.应当将作业委托人以及危险货物品名,数量,理化性质、作业地点和时间、安全防范措施等事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作出是否同意作业的决定 通知报告人,并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人在取得作业批准后72小时内未开始作业的。应当重新报告,未经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 不得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 时间、内容和方式固定的危险货物港口装卸,过驳作业,经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实行定期申报。第四十七条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应当符合有关安全作业标准 规程和制度、并在具有从业资格的装卸管理人员现场指挥或者监控下进行、第四十八条.两个以上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在同一港口作业区内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第四十九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进行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物、毒性物质。感染性物质。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的港口作业.应当划定作业区域,明确责任人并实行封闭式管理 作业区域应当设置明显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无关船舶停靠、第五十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进行吊装,动火、临时用电以及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遵守操作规程和落实安全措施.第五十一条.危险货物应当储存在港区专用的库场。储罐、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货物、应当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 双人保管制度。危险货物的储存方式,方法以及储存数量.包括危险货物集装箱直装直取和限时限量存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第五十二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经营仓储业务的、应当建立危险货物出入库核查 登记制度,对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货物的,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等情况,依法报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第五十三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危险货物作业信息系统,实时记录危险货物作业基础数据.包括作业的危险货物种类及数量 储存地点 理化特性,货主信息,安全和应急措施等.并在作业场所外异地备份,有关危险货物作业信息应当按要求及时准确提供相关管理部门。第五十四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针对不同风险。制定具体的分级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第五十五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重大危险源级别。实施分级管理。并登记建档。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实施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方案。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评估,监控,第五十六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依法报送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第五十七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在重大危险源出现本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可能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 分级 安全评估.修改档案,并及时报送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重新备案、第五十八条,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信息公示栏等方式向从业人员通报,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应当将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及时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督促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消除重大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