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脚手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A,1。构配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A,1.1,试验所用的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和百分表的精度应为,1,测力式扭矩扳手精度应为、5 A 1 2.构配件强度试验时。加荷速度应小于400N,s,A,1,3,脚手架构配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1、试件尺寸测量、需作标定的 在试件上做出标记,2、夹持试件.将试件直接夹持在试验设备或设施上,当试件不能直接夹持时,采用适宜的试验工装夹持.3 检查试验设备.检查试验设备运转情况,确认试验设备运转正常、4 加载。按等增量法进行均匀,缓慢加载。直至构配件失去承载能力。5.记录 6。数据整理 分析.确认有效数据,在对有效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判定检测最终结果、7.试验报告.A,1 4、对金属类构件试验、每组试验所取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单体试件、有效数据和检测结论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10、时,应取该组3个单体试件的检测结果为有效数据。并应取有效数据的最小值为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值,2 当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超过,10 时.应加倍取样试验、在两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中。去掉超过两组检测数据平均值、10,部分.取两组剩余部分各单体试件的检测结果为有效数据 并应取有效数据的最小值为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值,A、1,5、对木质.竹质类构件试验.每组试验所取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10个单体试件、有效数据和检测结论的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不超过,30,时 应取该组10个单体试件的检测结果为有效数据,并应按本标准第7。3、3条第2款的规定确定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值,2 当单个试件检测结果与该组试件平均值的偏差超过。30.时。应加倍取样试验.在两组试件的检测结果中,去掉超过两组检测数据平均值,30 部分.取两组剩余部分试件的检测结果为有效数据 并应按本标准第7,3,3条第2款的规定确定该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值、A、1 6.脚手架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力学性能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应取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 图A、1 6,1.进行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试验 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可选择万能材料试验机为检测设备、2。应采用定型试验工装将试件夹持在试验机上 3.应等速施加荷载、荷载由0kN增加、当荷载增加至节点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时、观察节点连接件应无塑性变形,无滑移.无破坏.继续增加荷载,直至连接件破坏。记录极限压力值Ru。2、水平杆轴向拉力。压力试验应取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图A、1。6,2,分别进行水平杆轴向极限抗拉承载力和极限抗压承载力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应对试件尺寸进行测量 抗拉试验应计入水平杆的钳口夹持长度。2.应选择万能材料试验机为检测设备 图A,1,6、1 竖向抗压承载力试验示意1。立杆 2、水平杆。3.连接件、4。工装.3.将试件水平杆两端夹持在万能试验机的钳口上 抗拉试验时,钢管夹持段可压扁或插入直径与钢管内径相当的圆钢棒,4 应等速施加荷载.荷载由0kN增加 当水平杆上的拉。压。力增加至节点水平向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时.观察节点连接件应无塑性变形,无滑移,无破坏,继续增加荷载。直至连接件失去承载能力,记录极限拉、压 力值Ru,图A,1 6,2。水平杆轴向拉、压力试验示意1.立杆。2。水平杆,3,连接件、3,转动刚度试验应取立杆与水平杆连接节点.图A.1、6.3.进行转动刚度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水平杆长度应大于1000mm,2,将立杆上下端固定牢固、使立杆垂直 立杆与水平杆夹角应为90,图A。1.6、3 转动刚度试验示意1.立杆 2、水平杆、3、连接件.4、砝码.3,测量出水平杆至立杆中心1000mm的位置.并应做好标记。4。在水平杆标记点的位置依次悬挂砝码P.在预加砝码P为20N时、应将测量仪表调至零点、第一级加砝码80N.然后每次增加砝码100N。并应分别记录每次悬挂砝码后水平杆标记点处的下沉位移累计值,直至节点连接件严重变形、失去承载能力、5.绘制扭矩.转角位移曲线图。应取曲线图直线段正切值的2倍为节点转动刚度标准值,图A,1,6、4,A,1 7.脚手架立杆对接连接节点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拉强度试验应取立杆对接连接节点,图A 1.7 1.进行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 应对试件尺寸进行测量,测量时应计入立杆的钳口夹持长度,2,将试件夹持在万能材料试验机的钳口上,3,应等速施加荷载、拉力P由0kN增加.当P 15kN时。对接杆件应无滑移,继续增加荷载P值,直至破坏 记录极限拉力值Ru,图A。1,6.4、扭矩,转角位移曲线、2、抗压强度试验应取立杆对接连接节点.图A,1。7,2。进行极限抗压承载力试验 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图A 1。7、1.立杆对接节点抗拉强度试验示意1,立杆.2、连接件.3,百分表图A 1.7。2。立杆对接节点抗压强度试验示意1。立杆。2,连接件 3,工装。1。应对试件尺寸进行测量,2 采用试验工装将试件夹持在万能试验机上,3,应等速施加荷载。压力P由0kN增加 当P增加至立杆抗压承载力设计值时,节点连接件应无塑性变形。继续增加P值 直至破坏。记录极限压力值Ru。3。抗压稳定承载力试验应取立杆对接连接节点。图A.1.7、3.进行抗压稳定极限承载力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应对试件尺寸进行测量,2、采用试验工装将试件夹持在万能试验机上 3、应等速施加荷载。压力P由0kN增加,直至破坏,记录极限压力值Ru.图A,1 7,3、立杆对接节点抗压稳定承载力试验示意1,立杆.2,连接件,3。百分表A.1,8,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连接节点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A.1,9,工具式连墙件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拉强度试验应取连墙件,图A.1,9、1 进行极限抗拉承载力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 应采用试验工装将试件夹持在万能试验机的钳口上。2 应在连墙杆与被连接件之间夹角为180。时,等速施加拉伸荷载 P由0kN增加至10kN 完全卸荷后,再由0kN继续增加 直至连墙件破坏.记录极限拉力值Ru。2.抗压稳定承载力试验应取连墙件.图A.1.9 2,进行极限抗压承载力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应采用试验工装将试件夹持在万能试验机的钳口上。2 应在连墙杆为最大使用长度,并与被连接件之间夹角为180 时,等速施加压缩荷载、P由0kN增加至10kN 完全卸荷后 再由0kN继续增加。直至连墙件破坏 记录极限压力值Ru,图A,1 9、1,连墙件抗拉强度试验示意1 连墙杆、2,被连接件图A,1。9,2,连墙件抗压试验示意1,连墙杆 2,被连接件,3,工装 4 加压板A.1,10,可调底座应进行极限抗压承载力试验 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用刀口支承,刀口座。立杆钢管和可调底座组成试件 图A。1、10 2 将可调底座调节至最大使用高度、在中心线上施加等速压缩荷载P 3.P由0kN增加至40kN,完全卸荷后、再由0kN继续增加 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极限压力值Ru、A。1 11。可调托座应进行极限抗压承载力试验、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试验.1、用刀口支承 刀口座。立杆钢管和可调托座组成试件、图A.1.11 2,将可调托座调节到最大使用高度.在中心线上施加等速压缩荷载P.3.P由0kN增加至40kN。完全卸荷后。再由0kN继续增加.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极限压力值Ru.图A、1 10。可调底座抗压强度试验示意1,钢管.2、调节螺母,3,调节螺杆 4.刀口支承。5,刀口座图A,1,11.可调托座抗压强度试验示意1。钢管,2,调节螺母。3。调节螺杆,4。刀口支撑.5,刀口座

页面正在加载中,点此刷新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