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符.号2 2.1。作用和作用效应 F.上翼缘所受的集中荷载,Mcr。楔形变截面梁弹性屈曲临界弯矩、Mf,两翼缘所承担的弯矩 Me、构件有效截面所承担的弯矩,MNf 兼承压力N时两翼缘所能承受的弯矩.N.轴心拉力或轴心压力设计值,Ncr,欧拉临界力.M。拉力场产生的压力 Ns、一个高强度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t2,翼缘内第二排一个螺栓的轴向拉力设计值,Rd,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设计值 SE.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时。荷载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Sk、雪荷载标准值,S0。基本雪压。SGk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SQk.竖向可变荷载效应标准值。Swk、风荷载效应标准值.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Vd、腹板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max。檩条的最大剪力 Vx max,Vy,max 分别为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Vy 檩条支座反力、W,1个柱距内檩间支撑承担受力区域的屋面总竖向荷载设计值 wk.风荷载标准值.w0,基本风压,2.2 2,材料性能和抗力。E 钢材的弹性模量,f,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t。被连接板件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fwf.角焊缝强度设计值 G.钢材的剪切模量,R1,与节点域剪切变形对应的刚度、R2,连接的弯曲刚度。2。2。3.几何参数,A0,A1 小端和大端截面的毛截面面积 Ae。有效截面面积、Ae1,大端的有效截面面积,Af、构件翼缘的截面面积,Ak。隅撑杆的截面面积。An1.单杆件的净截面面积.Ap.檩条的截面面积 Ast、两条斜加劲肋的总截面面积 db.斜梁端部高度或节点域高度,e1,梁截面的剪切中心到檩条形心线的距离。ew。ef、分别为螺栓中心至腹板和翼缘板表面的距离,h1。梁端翼缘板中心间的距离,hb,按屋面基本雪压确定的雪荷载高度 hc.腹板受压区宽度。hd、积雪堆积高度,h0。檩条腹板扣除冷弯半径后的平直段高度,hr、高低屋面的高差,hsT0。hsB0,分别是小端截面上.下翼缘的中面到剪切中心的距离。hw、腹板的高度,hw1.hw0,楔形腹板大端和小端腹板高度、I1 被隅撑支撑的翼缘绕弱轴的惯性矩,I2、与檩条连接的翼缘绕弱轴的惯性矩 Ip。檩条截面绕强轴的惯性矩,Iw0.小端截面的翘曲惯性矩,Iwη。变截面梁的等效翘曲惯性矩、ix1。大端截面绕强轴的回转半径。Iy 变截面梁绕弱轴惯性矩,iy1,大端截面绕弱轴的回转半径 IyT.IyB,弯矩最大截面受压翼缘和受拉翼缘绕弱轴的惯性矩 J,Iy、Iw。大端截面的自由扭转常数。绕弱轴惯性矩 翘曲惯性矩 J0.小端截面自由扭转常数、Jη,变截面梁等效圣维南扭转常数、We.构件有效截面最大受压纤维的截面模量、We1、大端有效截面最大受压纤维的截面模量。Wenx。Weny。对截面主轴x y轴的有效净截面模量或净截面模量.Wn1x 杆件的净截面模量。Wx1、弯矩较大截面受压边缘的截面模量,γ。变截面梁楔率,γp.腹板区格的楔率.λs、腹板剪切屈曲通用高厚比,ηi,惯性矩比,2。2。4,计算系数及其他.kτ 受剪板件的屈曲系数 np.檩间支撑承担受力区域的檩条数。βma βtx,等效弯矩系数、βxη、截面不对称系数.γ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Ev,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G 永久或重力荷载分项系数.γ0 结构重要性系数,γQ,竖向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w。风荷载分项系数.γx。截面塑性开展系数.λ1。按大端截面计算的,考虑计算长度系数的长细比。λ1、通用长细比 λp,与板件受弯。受压有关的参数,λs。与板件受剪有关的参数。λ1y,绕弱轴的长细比.λ1y、绕弱轴的通用长细比、λb 梁的通用长细比.μr,屋面积雪分布系数.μw 风荷载系数,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ρ、有效宽度系数、φby,梁的整体稳定系数.φmin 腹杆的轴压稳定系数、φs.腹板剪切屈曲稳定系数,φx、杆件轴心受压稳定系数。Xtap,腹板屈曲后抗剪强度的楔率折减系数.ψQ.ψw 分别为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