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工程管理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利工程技术档案.制定管理办法 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农村集体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利工程、可以组建用水合作组织.设立管理单位或者配备管理人员、并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他组织和个人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利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 谁管理的原则、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实施管理。并报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五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其主要职责为,一,按照水利工程规范管理的要求、制定日常的管理规则和操作规程,做好工程检查、观测,记录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定期申请对大中型和重要工程进行安全鉴定。二,维修养护水利工程 保持工程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三,掌握气象预报和水文预报,及时做好报汛、运行调度和防汛抗旱工作、四.搞好工程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管辖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定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及时督促水利工程权属单位对病,险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消除险情.第十七条。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负责人和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并取得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上岗资格证书 未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不得从事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第十八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在年初编制水利工程的用水。防洪调度计划,并报当地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批准的调度计划.未经原批准单位同意不得改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调度计划的实施.第十九条 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一.水库。1,大型水库主坝坡脚和坝端外300米,副坝坡脚和坝端外100米为管理范围、主坝管理范围以外300米。副坝管理范围以外200米为保护范围 2、中型水库主、副坝坝脚和坝端外100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200米为保护范围,3、小型水库主.副坝坝脚和坝端外50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100米为保护范围 二.河道堤防.1,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的防洪堤从外坡堤脚算起每侧50米为管理范围 此范围以外100米为保护范围,2。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的防洪堤从外坡堤脚算起每侧30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50米为保护范围,3.设计标准为20年至30年一遇的防洪堤从外坡堤脚算起每侧20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以外30米为保护范围.4.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的防洪堤从外坡堤脚算起每侧10米为保护范围.三、灌区 水电站,1,灌溉排水干渠的渠坡坡脚外1至3米为管理范围、此范围外5至10米为保护范围,2 挡水,泄水,引水,提水设施和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管理范围为工程边线以外5至10米,此范围外20米为保护范围,四,水利工程的生产,生活区的管理范围 按照不少于房屋建筑面积的2倍划定 第二十条.划定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范围 新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划定,原有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已经划定的,维持现状 尚未划定的,依据施工时的征地范围和历史形成的边界.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与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协商划定,划定为管理范围以内的土地应当依法办理征地手续 划定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由水利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明确边界 设立标志、划定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涉及军事设施的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国家所有的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工程管理单位.其管理范围内的土地需要变更使用权的。由工程管理单位提出申请,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堤防、渠道管理范围内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维持原状不变 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使用时不得危害水利工程安全,第二十二条、确需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工程管理单位的意见,并报经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工程竣工后 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验收,第二十三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第二十四条.在堤防工程管理范围内.经科学论证严重影响工程安全 行洪安全,抗洪抢险的设施.由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防汛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划定清障边线 由设障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负责清除 保证行洪安全和抗洪抢险通道的畅通.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一,爆破、打井.开采砂石,取土 围垦种植 建池养殖等危及水利工程安全的活动,二。构建建筑物 倾倒垃圾,废渣.有毒有害污水和废弃物 堆放 掩埋污染水体的物体 清洗有毒 污染物的车辆 容器,三.毁损堤坝。涵闸,水电站,渠道等水利工程建筑物及水文观测,通讯,照明、交通等附属设施。四.在坝顶.堤顶,水闸交通桥行驶履带式机械,硬轮车和超重车辆 在工程设计未考虑交通运输功能的坝顶、堤顶行驶机动车辆,五 在报汛.通讯线路上搭接广播电视线等.六 非管理人员操作闸门和其他蓄水.引水,输水,配水设施.挖渠破闸 拦渠堵水.强行取水 七,超过限制水位蓄水,或者擅自放水.影响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或者安全蓄水.在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内确需从事取水,钻探。采矿等作业的.必须经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管理单位批准.并按批准的范围和作业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