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消防站场地设计5.1,室外训练场5 1.1,室外训练场应能容纳训练塔,篮球场、训练跑道、模拟训练场等,模拟训练场宜设有百米障碍训练 破拆训练、器械训练以及深井救助训练等装置和设施 5,1。2、室外训练场应根据场地特点合理规划布置各类训练装置。设施和功能区域,各训练装置和设施周边应有必需的安全空间,各功能区域间应保持合理间距。5,1 3。训练场地地面材料应满足训练的要求,训练跑道、单双杠等有落地缓冲需求的训练区地面宜采用塑胶或煤渣,砖粉末和土等非刚性材料 并应满足训练设施的安装、固定。更换和搬运需求.5,1 4、封闭管理的训练场地的对外出入口不应少于两处,出口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5.1。5 训练场地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宜在训练场地外侧设排水沟。排水明沟应使用漏水盖板,5.1。6,训练场地横向坡度不应大于1,5,1,7、训练跑道和篮球场应满足消防业务训练的特殊需要.同时还应设置训练时列队观摩。规范操作,器材摆放和准备活动场地以及终点线后的缓冲场地,5。1 8。消防站跑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设置不低于65m,8m的训练用直跑道.2,如场地允许、宜设置110m,10m的直跑道或200m以上环形跑道,5,1,9 应在室外训练场适当位置布置篮球场,其尺寸不应低于15m、28m 5。1,10,训练塔应符合下列规定,1,训练塔宜设在靠近训练场地尽端的部位.2,训练塔层数不应少于六层,特勤消防站和辖区内高层建筑物较多时 可增加训练塔层数.3 训练塔层高应为3.5m,首层层高应从室外地面算起.图5,1 10、1.4.训练塔应设有净宽不小于0.7m的内楼梯。每层内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5m的平台,顶层应设楼板,图5 1.10 1.5。训练塔正面的窗口每层不应少于两个,窗口距塔边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65m.窗间墙的宽度不应小于1、0m、图5,1,10,1.6,训练塔窗口的尺寸应为1。2m 1。8m,窗台板距该层地面的高度.含窗台板高度.应为0.8m.图5 1.10,1。图5,1 10,1、窗口及平台示意图.单位 mm、7.训练塔的窗台上应设有可更换的木质窗台板.窗台板宽度应为0、4m、窗台板应突出前塔壁0、05m 训练塔塔壁上应设置木质垫板,图5,1、10。2,图5。1、10。2,窗台及塔壁垫板结构示意图。单位、mm,1,木质窗台板.2、窗台,3,挂钩梯,4 木质塔壁垫板,5 训练塔壁、8、训练塔宜设置室外消防梯、消防梯应通至训练塔顶,宜离地面3m高处设起、宽度不宜小于0。5m,9,训练塔顶部应设置绳索救援训练安全保护滑轮.安全钩.缓降器固定装置和绳索,10,训练塔应设置攀登墙角。并应安装避雷线,落水管。11、训练塔应设置绳索训练的固定锚点和备用锚点。锚点可以是梁、柱,楼梯栏杆或预埋的金属件,接触安全绳的部位宜采用木质材料,12 钢结构训练塔塔体材料应选用热镀锌材料或进行热喷涂等防锈.防腐处理,13、训练塔的正面应设置不小于50m。8m的训练跑道,14 有条件的地区,训练塔可建有模拟防盗门.卷帘门.防盗网 电梯升降井.烟热训练室,低压配电室等训练设施、还可设置18m、18m登高车操作场,5。1。11,训练塔外宜设置训练用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其位置应避免与消防车训练或登高训练相冲突,水泵接合器宜采用地上式 5、1.12.攀岩训练设施可依托训练塔或建筑的承重墙体进行建设,5,1,13.百米障碍训练场应包括板障、独木桥和两条专用跑道。每条跑道不应小于100m.2、5m、5、1,14。破拆训练场可根据需要设有模拟墙体和模拟防盗门,卷帘门.窗户栅栏、钢结构围栏等训练设施,模拟墙体可为木结构墙体,砖石砌体以及钢筋混凝土墙体等形式,5 1,15 器械训练场宜设有单杠。双杠,爬绳和爬竿等常规训练器械和多功能体能训练器械.各种训练器械宜建在相对独立的训练区域、单杠宜采用高杠,其训练场地不宜小于4m,3m。双杠宜采用可移动升降式,当受条件限制时 也可采用埋地式双杠,其训练场地不宜小于4m 3m 多功能体能训练器械及场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的有关规定,5、1。16,深井救助训练场一般可模拟竖井、斜井。横坑中一种或多种 模拟深井训练设施可依托训练塔建设.也可建在地下、竖井与斜井可组合建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深井救助训练设施应设有井口平台 井壁和紧急出口等结构,占地面积宜为50m2、100m2、深度不应小于7m,2.建在地上的模拟深井训练设施 宜采用网栅结构 并应加装遮光设施 建在地下的模拟深井训练设施 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紧急出口 宜设置监控系统。3、建在地下的模拟横坑 斜井应设置紧急通道.导向灯。应急广播和送风设备,4。深井救助训练设施上方应设置固定安全保护滑轮,安全钩以及缓降器的承重框架、接触安全绳的部位宜采用木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