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管.廊9。1。一般规定9。1.4,混合结构体系 本规范不包括横向钢筋混凝土框架.纵向钢梁或钢桁架形式。本规范仅指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以上钢结构,9、1、6,工程中桁架的结构形式很多、为便于支撑管道通常采用平行弦杆桁架.当桁架支于柱顶时 支座斜杆常采用上升式。当桁架支于柱间时、支座斜杆常采用下降式或上升式。通过对不同桁架腹杆布置的比较发现,在靠近桁架两侧支座的斜杆采用下降式时 杆件均承受拉力.受力状态较为理想.不会出现截面突变的情况,但是这种布置方式会在柱上水平向产生较大拉力,在设计柱截面或连接节点时应考虑拉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当采用上升式时、支座斜杆受压,同时下弦支座对柱子约束较强。有利于柱计算高度减少、图3 桁架腹杆布置与应力比较示意9,1.7 在装置区管廊往往支承的管道数量多且管径较小.为符合支承中间横梁的需要、势必要层层设置纵梁、由于各层的距离不大 一般为1。2m,2 0m 过多的纵梁将导致沿纵向显得笨重.为减少纵梁的设置数量.节省管廊的空间及用钢量,可取消中间层的纵梁.沿上、下层纵梁间设置若干支杆或吊杆支承横梁。详见图9 1.7.由于中间横梁支承的管道管径较小.因此传下的荷载不大,该支吊杆可设计得轻巧美观、当分支管线从侧面进出很多时、当采用错层方案时.由于要额外增加很多纵梁去支承这些分支管线、因此需要对平层方案和错层方案进行优化比较后确定,9 1、8 本条规定了纵横梁连接的方式,9,1,9、本条规定了柱间支撑设置的位置及其形式。抗震等级为一级时不得采用K型支撑.小八字撑为支撑下节点高于柱脚 以不影响底层通行 9。1.10 本条规定了水平支撑设置的位置及其形式,9。1 11、管架承载力计算 如遇到所在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差时、增加了柱沿径向宜和基础为铰接的规定.这样有利于简化基础设计 此时纵向抗侧力体系中只有纵向支撑,没有结构余度.因此应提高支撑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