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框架、剪力墙结构10.4,1,如果仅在一个主轴方向布置剪力墙的话 将会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悬殊 无剪力墙的一个方向刚度不足且带有纯框架的性质。与有剪力墙的另一个方向不协调、也容易造成结构整体扭转 10,4.2,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心宜尽量重合,以使内力传递和分布合理且保证节点核心区的完整性.实际工程中、所有梁,柱、墙、中线完全对中。重合的情况很少 此时应在计算中考虑其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10,4、3 剪力墙宜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 目的是使它既发挥抗扭作用、又减少位于尽端而受室外温度变化的不利影响。布置在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和凸出较大处,是为了弥补平面的薄弱部位 把纵。横剪力墙组成L形、T形和.形等非一字形.是为了发挥剪力墙自身的刚度,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墙的30,是避免该片剪力墙对刚心位置影响过大且一旦破坏对整体结构不利和基础承担过大水平力等,当建筑平面为长矩形或平面有一部分长条形、平面长宽比较大。时、各横向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因为间距过大时 两墙间的楼盖不能满足平面内无限刚的要求。造成处于该区间的框架增加负担.当两墙之间的楼盖开大洞时,该段楼盖的平面刚度更差、墙的间距应再适当缩小,10、4 5,规定剪力墙的最小厚度的目的是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当墙平面外有与其相交的剪力墙时、可视为剪力墙的支撑、有利于保证剪力墙出平面的刚度和稳定性能,因而可在层高及无支长度二者中取小值计算剪力墙的最小厚度,剪力墙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起第一道防线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对墙板厚度,最小配筋率和端柱设置作了较严格的规定,以提高其变形和耗能能力.设置剪力墙之后。框架柱作为剪力墙的端部翼缘、剪力墙的端部钢筋配置在柱截面内。端柱增强了剪力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取消框架柱后、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下降30,位于楼层上的框架梁也应保留 虽然在内力分析时不考虑剪力墙上的边框梁受力、但梁作为剪力墙的横向加劲肋、提高了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同样。对比试验表明,边框梁取消后。剪力墙的极限承载力下降10、如果建筑功能上确实无法设置明梁、也应设置暗梁.剪力墙宜设在框架梁柱轴线平面内。保持对中、如果剪力墙设在柱边,应加强柱的箍筋以抵抗扭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