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5 雪体结构设计4,5.1,4,5,2、4,5,4、4 5.6,各条说明借鉴冰结构的相关条文说明.理解应用。公式、4、5。2.1、和公式。4、5。2,2。各项系数取值可参照本标准第4,4、2条条文说明。4,5、3.雪体结构构件,以,10,的强度值作为构件设计的计算指标、是因为雪比冰材料结构松散,温度稍有上升容易变形、现场施工条件制约。工期紧,影响施工质量.雪体景观建筑风化较快,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大 失去使用功能相对较快,为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根据实际经验.取 10 为设计温度 计算雪体自重时,应将其质量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g换算成重力密度 如550kg,m3,10N,kg,5500N.m3,5,50kN,m3 本条文中的雪 指经加压处理后的雪宜按本标准表3.2.1成型压力为0,15MPa的人造雪取值.4。5.7,雪体结构构件 墙、柱构件截面尺寸都较大、墙厚800mm 柱1200mm.1200mm。通常高度都不大,所以不必考虑φ的影响、取其为1。若偏心距较大。为使雪体建筑接近轴向受压状态满足β,β、的要求,可采取加大截面面积。设壁柱或设加骨架等措施 表6 雪体承载力影响系数φ.注,承载力影响系数φ系偏压极限荷载平均值与轴压极限荷载平均值的比值。本标准附录B是以上表为依据。对相对偏心距e,h及高厚比β按线性插入编制成的,见表6.4,5、8,局部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四种情况中,即中心局压 墙段的中部边缘局压.端部局压 角部局压等 砌体不论哪种情况 提高系数都不大于1,25,考虑到雪体材质不密实 受局压时有凹陷变形。提高系数取1.20 一般设计中尽可能避免端部或角部局压情况 4,5 9,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时。轴心抗拉强度指标按抗劈拉强度值计算承载力、4,5。10.受剪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受剪强度指标按剪压试验方法取值.4.5,11。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时,其弯曲抗拉强度指标采用抗折强度值。是以简支梁集中受荷的试验方法取得的试验值。4,5,12,墙。柱允许高厚比按本标准表4,5。12,2采用,参见本标准条文说明第4,4,15条,只考虑了轻型楼盖作为水平支承体系、因雪体结构材料强度比较低而且不密实 所以对无盖有四面墙体的情况。墙体为三面支承时根据边比确定悬臂结构或三边支承结构、当墙体较高时。应设计成设有圈梁的带壁柱或冰构造柱的小区格墙板.当满足b,S0,30时,墙体构件高度取H、圈梁间距。继而按本标准表4、4。14,1确定H0 当然横墙有足够的刚度。其最大水平位移值umax,H 500,应比砌体放宽.是考虑到这种材料塑性大 上式中H为横墙总高度 一般单层时横墙长度L,H,多层时L,H,2、本标准表4、4、14、1的非刚性方案指刚弹性方案和弹性方案。因为实际施工中尚没有遇到过 所以本标准未详细列出,雪材料比较松散 受阳光辐射后融化影响稳定性.所以对其允许高厚比.β.值相对较低 关于雪体的冰圈梁,冰构造柱 可参照本标准第4、4 16条条文说明中的相关内容、4.5。13。雪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雪体材料结构松散、强度较低。易受日照 风蚀影响、出于安全考虑。所以墙和柱的最小构造尺寸定的较大 墙800mm、柱1200mm。1200mm、也因上述的原因、高度大于10m的雪墙、独立柱.内部设置竹。木、钢材料组成的结构体系.以保证雪体整体稳定,4.5,14。关于雪体的抗震设防理念及抗震构造措施可参照本标准第4,4,16条条文说明中的相关内容 4。5、15,过梁的荷载取值按本标准第4.4.17条的条文说明采用 表4,5,15.1。表4、5 15,2的注.只限于洞口是以长方形雪砌块 楔形雪砌块砌成时按注解执行,雪体碹同冰碹 每层楔形块的高度指楔形块的大小边间的距离,碹高是每层楔形块的高度之和.雪体材料松散、强度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所以碹拱脚、应验算抗滑移稳定。同时还要注意因融化承载力降低情况,应采取相应的补强加固措施,在表4,5.15。2注释中增加了注3的内容,对圆拱形雪体碹高度和矢高提出了具体要求 是增加雪体碹整体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4、5、16 雪体悬臂构件,由于其抗剪能力低。应选用构造措施保证挑梁的安全、可采用型钢或其他刚性材料作挑梁。4 5,17.雪体结构构件断面较大。承载力,稳定性比冰结构好 但高度较大时。如大于9m、3层,时,由于易受自然日照风吹的影响.单面融化,风蚀成为偏心受力构件。容易形成不稳定的受力体、所以在每隔一定高度.圈梁标高,处,设冰楼面刚性楼盖作为横隔,使该种建筑为空间稳定整体。同时墙体成为四面有约束的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