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冰砌体结构设计4,4.1。冰砌体结构构件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应满足正常使用状态的要求,4,4。2,冰砌体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按下列公式中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式中.γ0 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 0,γL、可变荷载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仅限于楼面、屋面活荷载、取0、9,SGk,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Q1k。在基本组合中起控制作用的第一个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SQik,第i个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Rd,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γ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ψci、第i个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7.4.4 3,冰砌体结构构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冰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应按温度分级取。5.冰砌体强度设计值计算.2.冰砌体自重应取9、20kN m3 3.非冰结构构件自重及作用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取值,4,4,4 冰雪景观建筑设计受力方式应以受压为主 减少受拉。受剪等受力方式,4 4。5 冰景观建筑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度大于10m。落地短边长度大于6m的冰建筑应进行基础设计、地基承载力应按非冻土强度计算,且应考虑冰建筑周边土的冻胀因素.采取相应的防冻胀措施。2,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同时采取提高冰砌体整体刚度的措施,3,水浇冻土地基应对下卧层进行验算及基础冻胀稳定性验算。4,4.6,建筑高度小于10m的冰景观建筑可采用自然地面用水浇透冻实的冻土地基.冻土厚度大于400mm时、厚度应按400mm取值。小于400mm时按实际冻土厚度取值 冻土地基承载力应通过原位测试确定、并进行冻土地基下卧层的验算及稳定性计算,4 4。7。冰砌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确定静力计算方案。进行静力计算 也可按刚性方案设计.4,4,8、当冰砌体结构作为一个刚体验算整体稳定、抗倾覆,抗滑移等 时、应按下列公式中最不利组合进行验算。式中.SG1k,起有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G2k,起不利作用的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4 4,9、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N 轴心压力设计值,φ,高厚比β和轴向力的偏心距e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 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采用,其中β的取值应按本标准第4.4.14条第1款。第2款计算,e按内力设计值计算时、不应超过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距离的60。f,冰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本标准表3 1 3的规定取值 A、截面面积.冰砌体应按净截面计算,带壁柱墙,带冰构造柱的墙截面的翼缘宽度。应分别按本标准第4,4 14条第2款第1项,第2项采用、壁柱间墙,冰构造柱间墙取截面净长度,4,4 10。局部受压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N1,局部受压面积上的轴向力设计值,f。冰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标准表3,1,3的规定取值,A1。局部受压面积。4。4,11 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Nt 轴心拉力设计值、ft,冰砌体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标准表3。1、3的规定取值。A,截面面积,冰砌体应按净截面计算.4.4、12。受剪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V,截面剪力设计值。fv。冰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按本标准表3.1.3的规定取值,A、截面面积,冰砌体应按净截面计算.4,4。13。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 M,截面弯矩设计值 ftm。冰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可取抗剪强度设计值.按本标准表3,1.3的规定取值、W,冰砌体截面抵抗矩,4,4,14,墙、柱高厚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冰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应符合下式规定、式中、H0、墙,柱的计算高度。应按表4 4.14 1采用 h,墙厚或矩形柱的短边边长 β.墙 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4 4,14,2采用.表4.4,14,1,墙,柱的计算高度H0 注,1。构件在底层时 构件高度H取楼板顶面或上水平支承点到构件下端支承距离。构件在其他层时,构件高度H、取楼板或其他水平支点间的距离 2.构件上端为自由端时 构件高度H。取构件长度.3.无壁柱的山墙,构件高度H可取层高加山墙尖高度的1 2、带壁柱的山墙,带冰构造柱的山墙、构件高度H可取壁柱。冰构造柱处的山墙高度、4。无盖的三边支承墙.构件高度H取上端自由边到墙下端支承点的距离。且在无盖的三边支承墙中,宜设置冰圈梁和壁柱或冰构造柱,表4,4 14。2。墙。柱的允许高厚比。β 2.带壁柱墙和带冰构造柱墙的高厚比应按下式进行验算.式中 H0.带壁柱墙,带冰构造柱墙或壁柱间墙,冰构造柱间墙的计算高度。应分别按表4,4,14,1或第4,4、14条第2款第3项的规定采用.h,带壁柱墙和带冰构造柱墙的截面折算厚度分别按第4,4、14条第2款第1项。第2项采用、壁柱间墙.冰构造柱间墙的厚度.取用墙本身厚度、β,墙 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4。4,14,2采用、1,带壁柱墙的折算厚度,应取3、5倍截面回转半径。其中.带壁柱墙为条形基础时。带壁柱墙截面的翼缘宽度可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单层冰景观建筑,带壁柱墙截面的翼缘宽度可取壁柱宽加墙高的2.3。但不应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的距离、多层冰景观建筑,当有窗间洞口时,带壁柱墙截面的翼缘宽度可取冰实墙宽度 无门窗洞口时.每侧翼墙宽度可取壁柱高度的1,3,且不应大于相邻壁柱间距离,2.带冰构造柱墙的翼缘宽度取相邻冰构造柱间的距离,其折算厚度取1,05倍墙厚。3 验算壁柱间墙或冰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时,横墙间距S应取壁柱间或构造柱间的距离、设有冰圈梁的带壁柱墙或冰构造柱墙的计算高度H0按表4.4,14。1采用.但构件高度H按下列规定确定.当冰圈梁宽度b不小于相邻壁柱间或冰构造柱间的距离S0的1。30时,冰圈梁可视为带壁柱间墙或带冰构造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构件高度H应取相邻不动铰之间的距离.不允许增加冰圈梁宽度时 可按墙体平面外等刚度原则增加冰圈梁高度.4。4,15,冰砌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肢空心冰墙的总高度超过允许高厚比时。冰砌体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冰墙单肢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双肢冰墙间的连接应采用冰块拉结和两皮冰块间配置3mm厚水平钢板网的冰块拉结。且拉结冰块的厚度均不得少于两皮冰 每皮冰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上述两种拉结冰块沿双肢空心冰墙高度相间设置、其间距内的单肢墙高厚比不应超过允许高厚比的50。2、承重的独立空心冰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600mm,600mm,且壁厚不小于200mm、实心冰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400mm。400mm,3,独立冰柱高度大于15m时.冰柱内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钢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2,且配筋不得少于816,并应采用带肋钢筋 2、竖向钢筋连结可采用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采用搭接时,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d d为搭接钢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应小于1200mm,锚固长度不应小于80d,且不应小于1500mm。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2、间距不应大于三皮冰。且不应大于600mm,4,冰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应小于120mm,5。冰砌墙体伸缩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30m。2.伸缩缝宽度不小于20mm.并沿缝贯通填充耐寒防潮的弹性材料.缝内不得有杂物、6、冰砌体圆拱形洞口有人流,车流通过且宽度大于3m时 应在洞口顶部设置钢板网.透明隔板等防护措施,7,内部采用碎冰填充的大体量冰建筑或冰景,当外侧冰墙高度大于或等于6m时 冰墙组砌厚度不应小于900mm 当外侧冰墙高度小于6m时 冰墙组砌厚度不应小于600mm。且应满足冰墙高厚比的要求,4。4 16 抗震设防地区 高度大于12m或层数大于4层的冰景观建筑,应根据地震造成灾害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4、4 17 过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冰砌平拱洞口宽度不得大于3m,并应按表4、4 17,1选用型钢过梁.表4、4,17。1 槽钢,角钢过梁选用表。注、1 型钢过梁上部冰砌体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错缝长度为冰块长度的1,2,当过梁上部冰砌体有外加荷载时,型钢规格应根据计算确定 2。型钢过梁支承长度不宜小于300mm,2。采用圆拱形冰砌冰碹过梁时,冰碹尺寸和矢高应按表4,4,17,2选用 表4。4,17。2 冰碹尺寸 矢高、注、1,表中楔形冰碹为圆弧形拱洞口,当冰碹高度大于550mm时,分两层砌筑,其高度为两层楔形碹块的高度之和,2。冰碹过梁上部洞宽范围的冰砌体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为冰块长度的1,2,3,冰碹高度不应小于洞口宽度的1,10.冰碹矢高不应小于洞口宽度的1,2,3.冰砌体的拱脚支座水平截面承载力,应根据拱脚推力作抗剪和抗滑移计算,并应考虑冰体融化承载力降低情况.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4、4。18、当冰砌构件的悬挑长度大于0,6m时.应按悬挑结构采用型钢挑梁做构造处理.4 4.19.冰砌体墙中型钢挑梁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的规定进行抗倾覆验算,4.4,20、当冰景观建筑高度大于12m或层数大于4层时,圈梁标高处应设置刚性拉结或楼盖,楼盖 屋盖的主要承重结构宜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结构,承重梁可选用型钢、
批注书签

批注书签自动云同步,随时随地查阅更便捷!

建标库的PC电脑版Android版iPhone版,已全面支持“云批注和云书签”功能。您可以在下载最新版客户端后,立即体验。

在各客户端的资源阅读界面,选中相应的文字内容后,自动弹出云批注菜单;填写相应的信息保存,自动云存储;其它设备随时可查看。

复制 搜索 分享

"大量文字复制"等功能仅限VIP会员使用,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选择少量文本,重新进行复制操作

2、开通VIP,享受下载海量资源、文字任意复制等特权

支持平台发展,开通VIP服务
QQ好友 微信 百度贴吧 新浪微博 QQ空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