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总平面防噪设计3、0、1 在城市规划中.从功能区的划分 交通道路网的分布、绿化与隔离带的设置,有利地形和建筑物屏蔽的利用。均应符合防噪设计要求。住宅,学校 医院等建筑。应远离机场 铁路线、编组站、车站,港口 码头等存在显著噪声影响的设施。3,0,2.新建居住小区临交通干线.铁路线时、宜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作为建筑声屏障,排列在小区外围,交通干线.铁路线旁边,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声环境达不到现行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时,可在噪声源与噪声敏感建筑物之间采取设置声屏障等隔声措施.交通干线不应贯穿小区。3 0,3,产生噪声的建筑服务设备等噪声源的设置位置 防噪设计 应按下列规定 1 锅炉房 水泵房、变压器室。制冷机房宜单独设置在噪声敏感建筑之外。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办公等建筑所在区域内有噪声源的建筑附属设施 其设置位置应避免对噪声敏感建筑物产生噪声干扰,必要时应作防噪处理。区内不得设置未经有效处理的强噪声源.2、确需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设置锅炉房,水泵房.变压器室,制冷机房时,若条件许可.宜将噪声源设置在地下,但不宜毗邻主体建筑或设在主体建筑下,并且应采取有效的隔振、隔声措施,3 冷却塔、热泵机组宜设置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噪声干扰较小的位置.当冷却塔。热泵机组的噪声在周围环境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时,应对冷却塔.热泵机组采取有效的降低或隔离噪声措施,冷却塔。热泵机组设置在楼顶或裙房顶上时.还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3、0,4,在进行建筑设计前.应对环境及建筑物内外的噪声源作详细的调查与测定。并应对建筑物的防噪间距。朝向选择及平面布置等作综合考虑、仍不能达到室内安静要求时,应采取建筑构造上的防噪措施,3。0 5 安静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宜设置于本区域主要噪声源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