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1.基本要求2、1 1。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镇村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县域、指县域。县级市的市域和设区城市中的区管辖范围.2.1,2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以人 为本。就近集中,保护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确定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的空间布局和人口规模结构,提出村庄迁并调整方案。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1,3、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 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2、2.镇村体系规划2.2、1 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与前景,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制定县域镇村发展目标 确定县域产业结构和发展空间布局,工业应当主要向县城和较大镇的工业园区集中、防止 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一般镇.乡和中心村除农业外,应着重发展为。三农、服务的第三产业.2,2。2、预测县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提出县域镇村体系布局和各镇乡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制定分类管理策略和建设标准,确定镇区.乡政府驻。地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主要道路交通组织、2、2.3 提出村庄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案 确定中心村,保留村庄、迁并村庄 的数量、名单和布局。明确迁并村庄的迁并原因及去向,确定迁并后各村庄人口的规模.建设用地规模 整合节约土地规模 编制全县及分各乡镇迁并村庄一览表,保留村庄一览表、2,2、4,划定县域空间管制区域 界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 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将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灾害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划定为禁止建设区 将一般农田保护区 蓄滞洪区.文物地下埋藏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等划定为限制建设区.将禁止、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划定为适宜建设区、2。2,5,统筹配置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县域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 文体。科技,养老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2,2.6、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发展目标.确定近期县域镇村空间布局方案.提、出近期县域村庄迁并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空间布局,2、2,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2,2、8.县域内空间管制分区。镇区和乡政府驻地建设用地规模、村庄建设,用地标准.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标准.县域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县域防灾减灾设施等作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2,3,村庄迁并与中心村确定2、3。1 村庄迁并应尊重村民意愿,保证村庄迁并后村民居住安全,生活有保障.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2 3 2,在综合评价县域镇村空间布局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考虑将下列村庄予以迁并.1,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主要是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 矿产采空区的村庄和具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质塌陷。洪涝灾害等地区的村庄.2,人口少。难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活环境差。村民有迁并意愿的村庄、人均耕地不足以使村民生活自给,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村庄、3、用水严重短缺 严重不达标的村庄 地方病发病率高的村庄.位于大型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 重大设施和项目建设确定要搬迁的村庄,压占重要矿产资源的村庄。4。地域空间上接近、有可能相向发展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以及按新民居建设要求集中发展的村庄.2。3、3、确定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应当综合考虑以下条件、1 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能起到带动周围村庄建设和发展的村庄、2。有人口集中条件,一村或多村合建的村庄 宜以二。三层或多层建筑为主 基础和服务设施要配套齐全、3。中心村应布局合理。服务半径宜覆盖2公里左右、2,4,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成果2。4,1,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文本必须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附件应包括规划说明书 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2,4。2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纸应包括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图,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 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县域环境保护与综合防灾规划图,近期发展规划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