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1,基本要求2,1,1.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镇村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 指导镇.乡和 村庄规划编制。县域,指县域.县级市的市域和设区城市中的区管辖范围、2,1,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就近集中,保护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确定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的空间布局和人口规模结构,提出村庄迁并调整方案、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2、1。3.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2,2,镇村体系规划2.2,1,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与前景、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制定县域镇村发展目标 确定县域产业结构和发展空间布局,工业应当主要向县城和较大镇的工业园区集中。防止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一般镇.乡和中心村除农业外、应着重发展为。三农、服务的第三产业、2。2、2,预测县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提出县域镇村体系布局和各镇乡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制定分类管理策略和建设标准,确定镇区 乡政府驻.地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主要道路交通组织、2 2.3.提出村庄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案 确定中心村.保留村庄,迁并村庄 的数量.名单和布局,明确迁并村庄的迁并原因及去向。确定迁并后各村庄人口的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整合节约土地规模,编制全县及分各乡镇迁并村庄一览表、保留村庄一览表、2。2.4。划定县域空间管制区域。界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将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 自然灾害易发区 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将一般农田保护区。蓄滞洪区、文物地下埋藏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等划定为限制建设区.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划定为适宜建设区。2,2。5、统筹配置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县域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体,科技。养老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2、2 6 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发展目标、确定近期县域镇村空间布局方案,提。出近期县域村庄迁并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空间布局 2、2 7。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2。2,8 县域内空间管制分区,镇区和乡政府驻地建设用地规模。村庄建设,用地标准,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标准,县域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县域防灾减灾设施等作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2、3.村庄迁并与中心村确定2。3、1。村庄迁并应尊重村民意愿。保证村庄迁并后村民居住安全 生活有保障,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2.3、2。在综合评价县域镇村空间布局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可考虑将下列村庄予以迁并 1 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主要是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矿产采空区的村庄和具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质塌陷,洪涝灾害等地区的村庄,2、人口少。难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活环境差,村民有迁并意愿的村庄 人均耕地不足以使村民生活自给 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村庄.3、用水严重短缺.严重不达标的村庄.地方病发病率高的村庄 位于大型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 重大设施和项目建设确定要搬迁的村庄.压占重要矿产资源的村庄、4,地域空间上接近 有可能相向发展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以及按新民居建设要求集中发展的村庄。2,3,3。确定中心村 农村新型社区,应当综合考虑以下条件,1,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能起到带动周围村庄建设和发展的村庄 2,有人口集中条件,一村或多村合建的村庄,宜以二。三层或多层建筑为主 基础和服务设施要配套齐全 3、中心村应布局合理 服务半径宜覆盖2公里左右。2 4.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成果2、4,1、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文本必须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规划附件应包括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 2。4。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纸应包括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图。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县域环境保护与综合防灾规划图 近期发展规划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