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3,0,1、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垂直距离是按最高气温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的。1。重覆冰区的线路 由于严重的冰过载或不均匀覆冰和验算覆冰使导线弧垂增大、对跨越物或地面的间距减小,造成人身触电伤亡,导线烧伤.线路跳闸等事故,为此,重覆冰区的线路还要计算导线不均匀覆冰和验算覆冰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2 为解决架线过程中.由于设计和施工的误差而引起导线对地距离的减少,一般采用在定位过程预留。裕度.的方法来补偿 在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上和设备工具上的原因、往往使计算所得的导线弧垂数值与竣工后的数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产生的原因有测量误差.定位误差和施工误差三种情况.因此,杆塔定位时要考虑、导线弧垂误差裕度。3、大跨越的导线 其截面往往是按发热条件确定的、导线允许温度远大于本条规定的一般线路的数值 而且大跨越在线路中的地位又比较重要.因此为考虑电流过热引起弧垂增大的影响 故补充规定了在大跨越段。确定导线至地面,建筑物 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 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最大弧垂 验算覆冰条件 导线最高温度及导线覆冰不均匀情况下对被交叉跨越物的间隙距离按操作过电压间隙校验.13,0,2,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说明如下,1,电场和离子流密度的限值选择,控制高压直流线路的电场和离子流密度关系到线路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为了减小其生物效应、即对输电线下人体和牲畜的静电感应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稳态电击和暂态电击现象.对于特高压直流线路 其电场效应问题更加突出 按照第5,0、4条规定,800kV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在晴天时不超过30kV.m。雨天时不超过36kV、m.最大离子流密度限值晴天不超过100nA。m2.雨天不超过150nA,m2.2、邻近民房的地面场强,对人的影响实质上是合成场强、标称场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直流线路电场对人的影响应该以合成场强衡量.从前苏联和我国直流线路的运行经验看.地面合成场强没有必要小于10kV、m,从美国和前苏联的规定看,不应大于15kV。m。我国在原行业标准、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DL。T 436,1991,以下简称.原导则、中规定,邻近民房的地面标称场强限值为3kV.m,而在新出版的。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 T.436.2005中已改为。民房所在地面未畸变合成场强应不超过15kV,m 对应于湿导线 原导则是在建设葛上直流工程时确定的.当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直流合成电场对人的影响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在晴天。当地面合成电场到达11kV,m时。人在该电场下打伞 手触摸金属柄.会感受到明显但比较轻微的暂态电击。在雨天,同一地点的地面合成电场达到约15kV m、暂态电击更强烈.具有刺痛感。随着电场增加,暂态电击程度也增加,为了防止人在民房所在地打伞时出现较强的暂态电击.民房所在地面的合成电场不超过15kV,m 对应于湿导线,由于合成电场不好计算,而以合成电场对应的标称电场作为限值,便于设计.所以对应葛上直流线路采用的导线为4。300mm2。取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12、5m.晴天11kV、m。或雨天15kV m 地面合成电场对应的标称电场约为3kV,m 所以原导则对应当时的设计条件,取邻近民房的地面标称场强限值为3kV,m是合适的、直流输电线路的合成电场与标称电场之间的量值关系与所采用的导线有关,如果导线电压.导线分裂数 分裂间距和导线对地距离一样.子导线直径越大。导线表面电场越小,空间电荷产生的电场在合成场强中占有的比例就较小,地面的合成电场也越小、当在以后的直流工程中.导线为4、720mm2、导线对地距离为12,5m时,地面标称电场为3kV.m时 对应的合成电场只有4.5kV。m、7kV、m、比葛上直流的合成场11kV m,或雨天15kV,m、小很多、所以。对采用不同导线的直流线路,都采用同一量值的标称电场作为限值。并不能反映实际合成场的情况,对人的影响实际上是合成场强,标称场强只是合成场强的一部分、因此,直流输电线路的电场对人的影响原则要以合成电场衡量、从前苏联的规定和我国直流线路运行经验看.直流线路临近民房时 地面合成场强不小于10kV,m。同时我国为慎重确定直流线路临近民房所在地面的合成电场的限值,在2005年7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会同湖北超高压局武汉分局.组织了老中青男女人员.在直流输电线路下进行了感受试验 试验中人处在的地面合成场强的范围为6.1kV,m 15,1kV,m、人体试验方式为,人触摸接地金属,人打伞触摸金属柄和人触摸架设在空中对地绝缘的13m长金属线时的感受。感受结果为。穿普通鞋的人触摸接地金属体时无感觉.穿电工绝缘鞋的人触摸接地金属体时.在15kV、m的场强下时有明显但轻微的暂态电击感觉。在小于12kV.m的场强下无感觉。人触摸架设在空中对地绝缘的13m长金属线时无感觉、人打伞触摸金属柄,在地面合成电场小于9,6kV。m时无感觉.在地面合成电场为11kV。m 13kV、m时有明显但轻微的暂态电击感觉。在地面合成电场为14、6kV.m 15。1kV m时,放电很明显。放电声较大,有明显刺痛感,与人在干燥的地板上走动后再触摸水龙头的感觉类似.同时这与葛上直流工程时所做的感受试验一致.目前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中、经过多方分析讨论,专家认为要充分考虑减少电击对人造成的不适或不快感、按80、测量值不超过15kV。m考虑、这样符合一般合格评定的规则,与无线电干扰限值的意义也一致.本研究接受了专家的意见,修改合成场强为以25kV。m 晴天、作为邻近民房的最大合成场强,同时满足80,测量值不超过15kV.m为控制指标。最大离子流密度限值晴天不超过100nA.m2,雨天不超过150nA。m2,关于80.值和50,值,假设测量数据为100组.将测量结果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81,或51,个数值。即80、或50,测量值,此时小于或等于15kV.m为满足要求、对于因80 和50,的差距可能带来的问题,建议在监测方法中以规定风向和更小的风速来解决。3。对地最小间隙距离 800kV直流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的距离除要考虑正常的绝缘水平外 还应考虑静电场强,合成场强的影响,线路设计中采用的各种对地及交叉跨越间隙值,按其取值原则,可分为三大类 由电场强度决定的距离、由电气绝缘强度决定的距离,由其他因素决定的距离。第三类距离主要是为避免输电线路与其他部门设施之间的影响,如车辆行驶时电力线杆塔对司机视线的阻挡。电力线倒塔时对其他设施造成危害等.在现行国家标准、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中.其取值大多与电压等级无关。相关部门亦已认可,故基本上沿用该规范的值.个别与电压等级相关的距离,按各电压等级取值的级差递增取值.1 居民区、非居民区最小对地距离取值 800kV直流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的距离主要由电场效应决定、按公众及交通工具可能到达的频繁程度分类的。在不同的分类场所,有不同的场强要求和标准,还要注意到人们在线路走廊内从事农业劳动时.在各个地方停留的机会是均等的。不可能全部集中在高场强的地方 在考虑输电线下最大场强限值时要综合考虑最大地面场强出现的概率。设计时对地距离的裕度等因素,根据国内外直流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下电场限制值的研究成果,确定直流特高压架空输电线下地面处电场强度。离子流密度控制值取值如下、对于一般非居民地区,如跨越农田、合成场强限定在雨天36kV。m.晴天30kV m 离子流密度限定在雨天150nA.m2、晴天100nA、m2、对于居民区.合成场强限定在雨天30kV,m、晴天25kV,m,离子流密度限定在雨天100nA、m2 晴天80nA。m2,对于人烟稀少的非农业耕作地区.合成场强限定在雨天42kV,m,晴天35kV.m、离子流密度限定在雨天180nA,m2.晴天150nA,m2。根据上述原则,对云南。广东.800kV直流线路导线最大表面电位梯度、静电场强、合成场强及离子流密度计算结果见表57、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结合最小对地距离计算结果。确定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如表58。本规范由场强控制的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是按630.45导线计算确定的、当导线型号变化时,相关数值可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每增加1000m海拔高度 线路对地距离增加6.的距离.目前已建和在建工程均位于南方雨水充沛地区,如线路经过北方的灰尘严重地区时 线路对地距离还需至少增加1m以上,经过干燥地区时 线路对地距离还需适当增加,表57.云南,广东。800kV直流线路导线最大表面电位梯度、静电场强,合成场强及离子流密度结果表58、800kV线路导线最小对地距离。m.2.交通困难地区最小对地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步行可达和不可达到山坡的最小对地距离均按操作过电压的放电间隙。再根据人体的高度,物体的高度,并考虑一定的裕度而决定,交通困难地区是指车辆不能达到的地区、该类地区的超高压线路最小对地距离的确定是取人。畜及携带物总高加上操作过电压间隙和裕度,我国现行的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500kV和750kV线路 人、畜及携带物总高按3.5m考虑。裕度按2,0m考虑,500kV线路操作过电压间隙取3,0m。交通困难地区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取8,5m,750kV线路操作过电压间隙取4。7m.该项最小对地距离为10、2m取11m 对地距离11m时,地面最大电场强度为16 5kV.m.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操作过电压间隙取6.5m,交通困难地区最小对地距离仅为12,0m,相应的地面最大电场强度将超过20kV,m.显然 该项对地距离的选取应该进行电场强度校核.前苏联规定交通困难地区的电场强度限制值为20kV。m 我国超高压输电线路在此类地区没有规定场强限值、有资料显示,电场强度在18kV,m、20kV,m电场下时、湿润牧场放牧的奶牛并无反常行为。线路下和附近的乔木超过一定高度,树木端部会出现烧伤 引起植物端部烧伤的电场强度要在20kV。m以上.且这种现象与电压等级并没有直接关系。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地面最大电场强度按18kV。m左右控制。对地距离约需14。5m,推荐取15m,800kV直流输电线路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取7.5m 交通困难地区对地最小距离为13m 地面最大静电场强也超过20kV.m、800kV直流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地面最大场强取20kV.m。地面合成场强取雨天46kV。m、晴天38kV.m、则V串情况下对地距离约为15m I串情况下约为15,5m 推荐取15、5m,我国超高压线路在经过步行可达到的山坡时.导线的净空距离是考虑人在放牧时挥鞭对导线的接近 再留有2m的裕度.取和交通困难地区相同的数值,500kV线路取8,5m 750kV线路取11m、对于步行不可达到的山坡,峭壁 岩石的净空距离,仅考虑操作过电压间隙加裕度 500kV线路取6,5m、750kV线路取8,5m。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仍按此原则考虑 对于步行可达到的山坡。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推荐12m 对于步行不可达到的山坡 峭壁。岩石,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推荐10m。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仍按此原则考虑.对于步行可达到的山坡、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推荐13m.即操作过电压间隙7 5m,加人.畜及携带物总高按3。5m考虑,加裕度2 0m.对于步行不可达到的山坡,峭壁 岩石、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推荐11m,经初步估算.对于一般钢芯铝绞线,在基本气象条件.风速为30m.s,下,导线的风偏角约为40.当地面坡度为30,导线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满足11m时、导线静止时对山坡的距离将大于14m 垂直距离大于15.5m.采用V串情况下。其地面静电场小于20kV、m、地面最大合成电场强度雨天小于46kV,m,晴天小于38kV,m,采用I串情况下。其地面静电场小于20kV。m 地面最大合成电场强度雨天小于46kV、m.晴天小于38kV m,因此,取该距离值应该是安全的 此对地距离值应用于云广工程中,具体取值见表59,表59 800kV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步行可达和不可达到山坡的最小对地距离,m、而在向上。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中。对于,800kV直流输电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按操作过电压间隙控制的距离为13m,对其电场效应即静电场强限定在18kV.m、合成场强限定在雨天42kV。m,晴天35kV、m。则V串情况下.对地距离约需16m,I串情况下,对地距离约需17m,推荐取17m.对于向上.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实际应用中是按17m取值 对于导线对交通困难地区的对地垂直距离控制值在不同工程中采用了不同值.主要是对地控制的静电场值不同,云广按20kV,m、向上锦苏按18kV。m控制,但实际过程这些值均不控制、13,0,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线路邻近民房 民房所在地面湿导线情况下未畸变合成电场应不超过15kV、m,13,0.4.本条说明如下,1.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800kV线路不能跨越经常住人或屋顶为燃烧材料的建筑物、对于非长期住人的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在取得有关方面同意时可以跨越,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从电场强度来看,可采用交通困难地区的标准。220kV。500kV级线路均在交通困难地区对地距离的基础上再增加0、5m.800kV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的对地距离为15.5m 在此基础上再增加0、5m,取为16m。在向上,锦苏工程中则按此原则计算、取17.5m 若所跨越的建筑物为非长期住人建筑。尚应满足房屋所在位置地面处湿导线合成场强15kV.m控制要求,2。导线在最大计算风偏时对建筑物的最小净空距离,前苏联规程规定。在导线最大风偏下、架空线路边导线至各建筑物及构筑物最近的突出部分的水平距离 750kV.1150kV线路取值为15m.国内500kV及750kV最大风偏时净距按跨越建筑物时的垂直距离减去0 5m 考虑导线的最大计算风偏仅是短时性的 1000kV线路按此原则执行,按跨越时的垂直距离减去0 5m.取为15m、与前苏联规程基本一致、800kV线路按此原则执行 按跨越时的垂直距离减去0 5m。取为15 5m,向上,锦苏工程按此原则计算则为17m、3,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在无风情况下.边导线需对建筑物保持一定的水平间隔、参考现行国家标准,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的规定.500kV取值5m、750kV线路取为6 5m。1000kV线路取7m,800kV线路按1000kV线路推荐取7m.13 0,5,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800kV特高压线路在跨越林木、植被覆盖等方面 要采取高垮和砍伐相结合.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观察发现,植物和动物对线路下的电场有很大的适应能力 线路走廊中生长的农作物.受电场的刺激,一般生长得高大,果实数量与无电场作用地区没有差别、甚至还有所提高.8kV、m,12kV。m线路下生长的果树、受电场的作用使果实的质量提高,线路下和附近的乔木超过一定高度 树木端部会出现烧伤,测量表明。引起植物端部烧伤的电场强度在20kV,m以上,这种现象与电压等级并没有直接关系.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均在500kV,750。765.kV线路走廊内观察到类似的植物端部烧伤的现象 1,导线与林区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我国500kV线路与树木的最小垂距,目前采用的数值大部分地区为7,5m 华北地区多为7m,广东地区多为6。5m.线路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大部分地区7m。华北,广东为6.5m、线路与果树。经济作物的距离,大部分地区6.5m 华北8,5m、广东6m,加拿大安大略水电局、输电线路设计标准,规定,在导线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时.导线与树木的任一部分之间的最小距离 对345kV和500kV线路为4m、6m,前苏联规定,在公园。自然保护区、绿化区.居民点四周,贵重林区、水域 铁路和公路的防护林带的线路通道宽度要按导线最大偏斜时到树冠的距离来确定,对330kV,500kV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5m、750kV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6m、1150kV和,750kV线路.水平距离不小于8m。日本。架空送电规程.规定,500kV与植物的最小垂直距离为7.28m 考虑树木超高生长,若不能及时砍伐可能导致对地放电,导线与林区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需有较大的裕度。110kV.330kV线路一般取为最大过电压间隙加上约3m的裕度,早期500kV线路最大过电压间隙为3。8m,按此计算并归整为7m 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实际取值为6.5m。7。5m,现行规程统一为在导线最大弧垂或最大风偏时 导线与树木,包括果树.经济作物林.城市行道树等 的最小距离为7m 750kV线路按最大过电压间隙加上3、5m裕度,取为8 5m。1000kV线路按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7m加上3。5m裕度、取为10,5m时,校核电场强度大于20kV。m,容易引起树木端部烧伤 因此按场强20kV,m以下控制进行校核,1000kV线路。单回路,以下同此。导线对树木最小垂直距离取值14m,800kV线路导线对树木最小垂直距离可按操作过电压间隙7.5m加上3 5m裕度 取为11m.校核电场强度见表60、60。导线至树顶距离计算结果 m、3.导线最大风偏时与公园,绿化区、防护林带树木之间的净空距离。考虑最大风偏的短时性,110kV、330kV线路均在上述垂直距离的基础上减少0.5m.特高压线路由于原有导线与树木的垂直距离值较大.考虑风偏的短时性、800kV线路的该项距离取为10、5m。4、导线与果树 经济作物 城市绿化灌木及街道树之间的垂直距离,该类树木超高生长的可能性很少、但考虑该类树木人接触的机会较多 且大多采用跨越方案、故在跨越一般树木的取值基础上适当增加安全裕度,1000kV线路在跨越一般树木的取值基础14m上适当增加2m取为16m,800kV线路按静电场强22kV、m 合成场强雨天50kV m.晴天42kV。m取值,导线对果树、经济作物 城市绿化灌木及街道树之间最小垂直距离取15m。13,0 6,本条文是按.架空输电线路与弱电线路接近和交叉装置规程.中有关规定而编制的,13,0。7,现行国家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规定输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 不小于杆塔高度加3m、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作以下补充和修改,1 散发可燃气体的甲类生产厂房如与明火接近.有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考虑到输电线路运行过程有可能产生电弧或火花.为安全起见、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要求 输电线路与散发可燃气体的甲类生产厂房的防火间距还应大于30m的要求。2,关于输电线路与爆炸物的接近距离。按照爆炸物的布置方式.开口布置或闭口布置,有不同的要求.设计时可参考有关专业规范 以上规定。均是针对输电线路事故时不致危及接近的易燃易爆场所 但在输电线路设计中,往往还要考虑易燃易爆物事故时、不危及线路的安全运行,如果有此需要,可参照有关专业规范或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13 0,8、输电线路与管道在平行接近距离很长时,需要按线路的参数和管道的特性具体分析计算,确定是否需要采用特殊的防护措施。13。0,9,输电线路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距离 其取值原则由电场强度 电气绝缘间隙以及其他因素决定,输电线路与交叉跨越物的水平距离主要是为了避免输电线路对其他部门设施产生影响.如车辆行驶时电力线杆塔对司机视线的阻挡。电力线倒塔时对其他设施造成危害等 在现行线路设计规程中.其取值大多与电压等级无关 相关部门亦已认可.个别与电压等级相关的距离、按各电压等级取值的级差递增取值,本条第1款为强制性条款 必须严格执行。1。导线对公路交叉跨越距离,1,导线对公路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我国在第一批500kV线路设计时 控制地面场强小于9kV。m.线下大型车辆感应的短路电流不超过5mA。考虑以后车辆尺寸还可能增大,以及降低电击的影响 我国500kV线路跨越公路的场强标准控制在7kV,m,前苏联的场强限值较高 场强标准控制在10kV。m,但规定交叉公路处不允许运输车辆停留。美国则是控制人接触线下大型车辆时 通过人体的放电电流不超过5mA,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很难限制运输车辆不在线下附近停留、故1000kV线路仍维持7kV、m的场强限值,各国不同电压等级对公路交叉垂直距离见表61、表61.各国不同电压等级对公路交叉垂直距离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越公路时导线对公路路面的距离.可按照居民区标准执行,即合成场强限定在雨天30kV,m。晴天25kV,m、离子流密度限定在雨天100nA,m2.晴天80nA.m2,水平V串导线对公路路面的距离为21m。水平I串导线对公路路面的距离为21 5m 推荐取值21。5m,因为直流输电线路最大负荷仅为额定负荷的110 导线最大弧垂可按。70、或按实际可能到达的温度计算 2,交叉公路的最小水平距离,线路交叉一级及以下公路时。在开阔地区.铁塔基础外缘至路基边缘的最小水平距离现规程对电压等级110kV,500kV均为8m.750kV线路取10m、1000kV特高压线路取15m。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亦取值15m 交叉高速公路时,最新公路法要求已大为提高.如广东 湖北等地要求80m、因此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铁塔基础外缘至高速公路隔离栏的最小水平距离还需与公路部门协商,按协议要求取值。3 与公路平行的水平距离,当线路与公路平行接近时,在开阔地区 电力线对公路的水平距离不小于最高杆塔高度。当线路位于路径受限制地区时,最小水平距离现行规程一般随电压等级升高而适当增大,1000kV特高压线路按地面电场为7kV,m,边导线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取值为15m或按协议要求 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越发宝贵。电力线路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宜太大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议路径受限制地区边导线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取12m.则足以确保对行人及车辆的安全、或按协议要求.2.导线对铁路交叉跨越距离、1,导线至铁路轨顶的垂直距离,国外及我国500kV以上线路的规定见表62,表62、各国不同电压等级对铁路交叉垂直距离,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800kV线路至标准轨距铁路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参照跨越公路即居民区的要求,合成场强限定在雨天30kV,m,晴天25kV.m 离子流密度限定在雨天100nA。m2,晴天80nA,m2.水平V串导线对标准轨距铁路轨顶的距离为21m 水平I串导线对标准轨距铁路轨顶的距离为21,5m 推荐取21,5m 导线至窄轨铁路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比标准轨铁路可减少一些.我国现行线路设计规程中、一般均减少1m,1000kV特高压线路按相同取值、800kV线路也按相同取值,跨越电气化铁路时,考虑其等级及重要性较高,500kV线路的规定、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一般要求比非电气化铁路大一些,该项距离比标准轨铁路增加2m。但,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跨越铁路时的对地距离由地面场强控制,最大电气间隙已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因此不另外增加安全距离 因此,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对标准轨距铁路及电气化铁路轨顶最小垂直距离取21,5m 对窄轨铁路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取21。5m,铁道部以铁建设函.2009,327号文规定 导线至轨顶的垂直距离。非电气化铁路与电气化铁路取相同的标准 直流.800kV不小于21 5m,对于输电线路跨越拟建铁路处,有铁路架桥机作业情况发生时,直流,800kV不小于24m,2 导线至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或接触线的垂直距离,电气化铁路供电电压约30kV、铁路设计时。跨越铁路的天桥底部高度至接触线约8m、即接触网的构造高度距轨面高度不超过8m,800kV线路导线跨越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或接触线的垂直距离按最大电气间隙控制.操作过电压间隙取7。5m.导线动态范围取2m,裕度取3m、推荐取12。5m 对于铁路承力索或接触线的塔顶最小垂直距离,为减少登杆维修人员受到的静电感应影响、降低杆塔顶的场强 需适当增大间距,各电场强度下计算垂直距离见表63.表63,导线至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或接触线杆塔顶的距离计算结果,m 由表63确定、800kV对接触网塔顶的场强按合成场强雨天50kV.m.晴天42kV、m控制.800kV线路导线至电气化铁路承力索或接触线杆塔顶的垂直距离推荐取15m,3。交叉铁路的最小水平距离.交叉铁路时,铁塔基础外缘至轨道中心的最小水平距离现规程各级电压均为30m。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因电压等级较高。为提高安全运行可靠性建议最小水平距离提高到40m或按协议要求取值,铁道部铁建设函、2009,327号文规定、线路交叉跨越铁路时.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水平距离不小于塔高加3、1m、当无法满足此要求时、可适当减小距离,但交流1000kV和直流 800kV特高压线路不得小于40m,4,与铁路平行的水平距离.铁道部铁建设函.2009,327号文规定 线路与铁路平行接近时、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的水平距离不小于塔高加3 1m 困难时协商确定.在路径受限制地段,要控制,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与铁路的平行距离和长度.并对每一交叉段和接近段进行验算,以确定对铁路通信、信号和闭锁装置的干扰和危险影响,对电气化铁路,要降低在铁路接触网的导线和承力索上所感应的电压,在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架空线路的边导线至接触网导线的距离大于45m。至非电气化铁路建筑物的距离大于15m、5.铁路其他规定、铁道部铁建设函,2009。327号文规定,特高压输电线路跨越铁路处采取的加强措施有.基本风速,基本覆冰重现期按100年一遇设计,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跨越铁路时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档导线.地线不得设有任何接头 一般情况下,不在铁路车站出站信号机以内跨越。当跨越拟建铁路桥梁地段 考虑铁路架桥机施工情况。不小于24m。跨越时。交叉角不小于45.困难情况下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小于30,为提高特高压线路的抗冰能力、跨越段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设计 覆冰区段。导线最大设计验算覆冰厚度要比同区域常规线路增加10mm,地线设计验算覆冰厚度增加15mm 跨越段绝缘子串采用双挂点,双联。I.串或。V,串型式。导线最大弧垂温度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且不小于70、跨越铁路的特高压线路铁塔处要设置标志牌。标明电压等级。走廊宽度,轨顶的导线最低点高度。相对轨顶的设施限高.安全绝缘距离等信息.3。对电车道的交叉跨越距离.1。与电车道路面及接触网的最小垂直距离,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至电车道路面及接触网的最小垂直距离按照跨越电气化铁路的要求取值、即导线对电车道路面取21、5m.导线对承力索或接触线杆塔顶取15m。2。交叉电车道的最小水平距离 线路交叉电车道时。在开阔地区、铁塔基础外缘至路基边缘的最小水平距离现规程对电压等级110kV,500kV均为8m.750kV线路取10m 1000kV特高压交流线路和,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均取15m,3、平行电车道的最小水平距离。当线路与电车道平行接近时,在开阔地区,电力线对电车道的水平距离不小于最高杆塔高度.当线路位于路径受限制地区时。最小水平距离现规程一般随电压等级升高而适当增大,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按V串.对地18m时,离线路中心30m,40m处、地面合成场强晴天为16 73kV m 10 01kV,m、雨天为21,6kV m,13.16kV、m,考虑。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根开在10m 18m、建议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取30m或按边导线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取20m,并在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导线至电车道最近构件的距离不小于15m。以确保对行人及车辆的安全,4、导线对弱电线的交叉跨越距离,1 导线对弱电线的最小垂直距离.由表13 0.9,1确定、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导线至弱电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可按合成场强雨天42kV,m晴天35kV m控制 推荐取17m,较交叉铁路接触网杆顶的标准增加2m。2,对弱电线的最小水平距离.现行国家标准,110kV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规定110kV 750kV线路在开阔地区、线路与弱电线平行接近时 线路边导线至弱电线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平行地段线路的最高杆塔高度,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暂建议照此执行 现行国家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规定在路径走廊受限制地区.边导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对弱电线的水平距离,在500kV为8m。750kV取为10m。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取13m,5,导线对电力线的交叉跨越距离、1.对电力线路导 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前苏联规程规定。对环境空气温度为15.时,1150kV、750kV线路与电力线交叉跨越最小距离满足12m,11m要求时.被跨越档的电力线铁塔不需采用特殊防雷措施,我国规程规定与电力线交叉跨越要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的最大弧垂进行校核,比前苏联规定更严格,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跨越电力线时、对导.地、线的最小垂直距离 按操作过电压间隙7。5m。加上3m裕度.推荐取10 5m 实际工程校核时,需另考虑导线动态范围。2。导线对电力线杆塔顶的垂直距离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导线对电力线杆塔顶的最小垂直距离可取交叉铁路接触网杆顶的标准及取值、推荐取15m。3 对电力线的最小水平距离.在开阔地区.线路电力线平行接近时、线路边导线至架空线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平行地段线路的最高杆塔高度。前苏联规定1150kV和。750kV线路不小于100m 主要是为降低停电检修线路的导线和地线上的感应电压.但这一问题可采取安全措施加以解决.在路径受限制地区边导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对其他电力线边线之间的水平距离,500kV级为13m.750kV为16m,1000kV线路考虑相间过电压的差别.在750kV基础上增加4m,取为20m,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导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对其他电力线边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取为20m。对路径狭窄地带 前苏联规定1150kV和。750kV线路平行电力线在不偏斜时边导线之间距离不小于30m。如果两线路杆塔位置交错排列,导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架空线路边导线至另一条平行的架空线路杆塔最近构件距离不小于15m.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对相邻线路杆塔在导线最大风偏情况下的最小水平距离取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值,同时考虑杆塔在无风时上人检修,并留有适当预度,按步行可以到达山坡考虑,取13m 6.对特殊管道的交叉跨越距离、1,对特殊管道的最小垂直距离、特殊管道是架设在地面上输送易燃易爆物品的管道,导线对此类管道的最小垂直距离 前苏联500kV线路取值6 5m、750kV线路取值12m,1150kV取值14,5m、750kV取值10,5m,我国500kV线路实际采用7、5m或按协议要求取值 750kV线路取为9。5m或按协议要求取值、1000kV线路与跨越弱电线相同、取为18m 对于,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建议与跨越弱电线相同 取为17m或按协议要求取值、跨越索道可与跨越电力线相同。取为10,5m.2.对特殊管道的最小水平距离,前苏联的超特高压线路与地上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石油产品管道和载人索道交叉时的交叉角尽可能采取90.金属管道和索道应该在同线路交叉的范围内接地.而当750kV及以上架空线路同管道和索道平行架设和接近时 在架空线路两侧距中心线各100m以内的地段也应该接地,接地电阻不超过25Ω。前苏联的超特高压线路与地上管道、索道交叉或接近距离见表64.与地下管道,索道交叉或接近距离见表65。表64,前苏联的超特高压线路与地上管道、索道交叉或接近距离表65,前苏联的超特高压线路与地下管道.索道交叉或接近距离。注。只是在遇有交叉,且又同750kV及以上架空线路接近时。才要将管道敷设在防护区以外,当直流超高压线路同地下管道接近时,要考虑对钢管道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由于地中电流引起的腐蚀.预防地下管道腐蚀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阴极保护。国内相关标准。规范主要内容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93、2002年版、规定如下,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大于35kV电杆。塔。的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小于5m.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m。220kV铁塔或电杆接地体为10m.地下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和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架空电力线.中心线,1倍杆高,考虑倒杆影响,且不小于10m。考虑电力线路运行时对液化石油气管道感应电位的影响。门站和储备站集中放散装置的放散管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大于380V架空电力线2.0倍杆高,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全压力式,全冷冻式储罐与基地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1.5倍杆高。但35kV以上架空电力线要大于40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规定如下、当埋地输油管道与架空电力线路平行敷设时、其距离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及原行业标准,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的规定 埋地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其距离不小于上述标准中的规定外、且不小于10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2004规定如下.石油天然气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35kV以上架空电力线、中心线.1.5倍杆高。且不小于30m、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凝液站场不小于40m,油气井与周围建.构,筑物、设施防火间距 35kV以上及以下架空电力线,中心线 1。5倍杆高 埋地集输管道与其他地下管道、通信电缆,电力系统的各种接地装置等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及储管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的有关规定 集输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平行敷设时,其安全距离要符合下列要求。管道埋地敷设时.其安全距离不小于表66规定。表 66注,1表中距离为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的水平距离,2对路径受限制地区的最小水平距离要求,需计及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大风偏,当管道地面敷设时。其间距不小于本段最高杆。塔 高度,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第313号国务院令规定如下,第十五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危及管道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移动、拆除 损坏管道设施以及为保护管道设施安全而设置的标志。标识。二 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取土 挖塘、修渠 修建养殖水场,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采石 盖房 建温室、垒家畜棚圈,修筑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种植深根植物,三 在管道中心线两侧或者管道设施场区外各50米范围内 爆破、开山和修筑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工程,四 在埋地管道设施上方巡查便道上行驶机动车辆或者在地面管道设施。架空管道设施上行走.五,危害管道设施安全的其他行为,第十六条 在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0米至500米范围内进行爆破的 应当事先征得管道企业同意、在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在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施工时,应当事先通知管道企业,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新建、改。扩。建铁路。公路。桥梁。河渠 架空电力线路、二,埋设地下电,光。缆,三 设置安全或者避雷接地体,综合前苏联及我国相关规定.800kV直流架空线路对管道和索道交叉和接近距离规定如下 在开阔地区 线路与特殊管道平行接近时,线路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平行地段线路的最高杆塔高度,在路径受限制地区、边导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对特殊管道的水平距离,按步行可以到达山坡考虑并适当增加预度 取值为15m,800kV直流架空线路对管道和索道最小水平距离见表67。表67 800kV直流架空线路对管道和索道最小水平距离 7,对河流的交叉跨越距离、1.跨越河流的最小垂直距离 跨越河流时、我国500kV第一代线路设计标准.距通航河流5年一遇洪水位10m 距最高船桅6m 不通航河流 距100年一遇洪水位7m,冬季至冰面12m、目前第二代设计.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设计距通航河流5年一遇洪水位9.5m,距最高船桅,东北地区为5。5m。其余地区多为6m,对不通航河流距100年一遇洪水位 东北,华东地区为6 5m,其余地区仍多为7m,冬季至冰面。都按11m设计.三角排列铁塔取10.5m 对通航河流日本规程未明确,但指出导线距水面的高度要保证船舶航行没有危险。苏联规程为8m、加拿大规定取8 85m,根据上述情况,在跨越通航河流时,导线至五年一遇洪水位的最小垂直距离参照我国500kV线路的要求首先考虑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考虑小型船只活动高度3。5m,加裕度3m。500kV线路取9、5m、750kV线路取11,5m,1000kV线路考虑最大操作过电压7m加裕度3m.取10m.此时校核洪水面场强大于20kV。m,为保证洪水面场强低于20kV m。最小交叉垂直距离要增加到14m.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考虑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7,5m、考虑小型船只活动高度3。5m,加裕度3m 取14m 此时校核洪水面场强静电场强.21、3kV。m,合成场强雨天,49.3kV、m晴天.40,5kV,m.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导线对洪水面的场强按合成场强雨天50kV,m晴天42kV,m控制 推荐取为15m 导线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的最小垂直距离按导线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7,5m加上3m裕度,取为10,5m,跨越不通航河流时 导线至百年一遇洪水位的最小垂直距离750kV线路取为8m、1000kV取值10m 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考虑最大操作过电压间隙7.5m,考虑漂浮物高度2m,加裕度3m、取值12.5m,冬季导线至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按非居民区的要求,导线水平V串排列取为18,0m、导线水平I串排列取18、5m.最高洪水位时,有抢险船只航行的河流.垂直距离要通过协商确定,2 与河流平行的水平距离 当线路与沿河流的拉纤小路平行时.边导线至斜坡上缘的最小水平距离按现规程取为最高杆塔高度。8,800kV直流架空线路尽量远离低压用电线路和通信线路.必要时,通信线路要采取防护措施,受静电感应影响电压可能异常升高的入户低压线路需给予必要的处理.9。800kV直流架空线路走廊内受静电感应可能带电的金属物应予以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