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节能监督 第二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定期部署,协调,监督,检查节能工作,并将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第二十八条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节能工作的主要职责。一。组织实施节能法律,法规,二、提出节能政策 措施。三.编制节能规划草案 制定节能规划的实施计划。四,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五 组织协调节能新技术 新工艺、新产品 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六 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二十九条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实行分级监督管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和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由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未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由市、县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参照重点用能单位监督管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满5000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第三十条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于每年1月底前分别向省.市。县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具有检验测试技术条件的节能监测机构依法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监测,受委托的节能监测机构不得向被监测单位收费.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使用的监督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和能源效率标识,第三十三条省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并向社会公布,市 县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报送检查结果,第三十四条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实际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节能标准 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做好能源消耗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并定期发布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的公报 统计,节能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当相互配合 建立科学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能源信息利用率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能源价格监测制度,依法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能源使用 促进能源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