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3 2,1。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分为0区、1区,2区,分区应符合下列规定,1。0区应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1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 2区应为在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2,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1,没有释放源且不可能有可燃物质侵入的区域,2 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 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可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4,在生产装置区外 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可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确定。3,2,3、释放源应按可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连续级释放源.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释放源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级释放源应为连续释放或预计长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连续级释放源。1,没有用惰性气体覆盖的固定顶盖贮罐中的可燃液体的表面、2.油、水分离器等直接与空间接触的可燃液体的表面 3、经常或长期向空间释放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的排气孔和其他孔口。2。一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可能周期性或偶尔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一级释放源,1,在正常运行时 会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等的密封处、2 贮有可燃液体的容器上的排水口处,在正常运行中,当水排掉时 该处可能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3,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4,正常运行时.会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泄压阀、排气口和其他孔口。3。二级释放源应为在正常运行时、预计不可能释放、当出现释放时,仅是偶尔和短期释放的释放源.下列情况可划为二级释放源,1。正常运行时。不能出现释放可燃物质的泵。压缩机和阀门的密封处,2。正常运行时。不能释放可燃物质的法兰。连接件和管道接头。3、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安全阀,排气孔和其他孔口处、4,正常运行时,不能向空间释放可燃物质的取样点,3 2、4,当爆炸危险区域内通风的空气流量能使可燃物质很快稀释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时.可定为通风良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下列场所可定为通风良好场所,1。露天场所,2,敞开式建筑物.在建筑物的壁,屋顶开口.其尺寸和位置保证建筑物内部通风效果等效于露天场所、3、非敞开建筑物 建有永久性的开口,使其具有自然通风的条件、4。对于封闭区域,每平方米地板面积每分钟至少提供0,3m3的空气或至少1h换气6次。2、当采用机械通风时、下列情况可不计机械通风故障的影响,1.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建筑物设置备用的独立通风系统 2。当通风设备发生故障时.设置自动报警或停止工艺流程等确保能阻止可燃物质释放的预防措施.或使设备断电的预防措施。3,2。5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0区.存在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为2区,并应根据通风条件按下列规定调整区域划分,1.当通风良好时,可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2、局部机械通风在降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浓度方面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为有效时,可采用局部机械通风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3 在障碍物、凹坑和死角处 应局部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4、利用堤或墙等障碍物、限制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扩散,可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3、2,6 使用于特殊环境中的设备和系统可不按照爆炸危险性环境考虑.但应符合下列相应的条件之一。1、采取措施确保不形成爆炸危险性环境 2.确保设备在出现爆炸性危险环境时断电.此时应防止热元件引起点燃、3,采取措施确保人和环境不受试验燃烧或爆炸带来的危害 4.应由具备下述条件的人员书面写出所采取的措施 1,熟悉所采取措施的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以及危险环境用电气设备和系统的使用要求 2。熟悉进行评估所需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