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第二十七条.国务院卫生健康 农业农村。林业草原。海关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进出境检疫.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监测网络,组织监测站点布局,建设,完善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开展主动监测和病原检测。并纳入国家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第二十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植物病虫害预防控制机构 以下统称专业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动植物疫病和列入监测范围的不明原因疾病开展主动监测。收集、分析,报告监测信息、预测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发生、流行趋势。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测和职责权限及时发布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第二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的,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或者部门报告、医疗机构,专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传染病。动植物疫病或者不明原因的聚集性疾病的,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保护性措施,依法应当报告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 缓报,漏报,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 缓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第三十条.国家建立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 动植物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发生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国务院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疫情会商研判,将会商研判结论向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和国务院报告.并通报国家生物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其他成员单位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发生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疫情防控职责。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群防群控 医疗救治,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一条。国家加强国境,口岸传染病和动植物疫情联合防控能力建设.建立传染病、动植物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网络。尽早发现 控制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第三十二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加强动物防疫。防止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播,第三十三条,国家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等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残留的管理、支持应对微生物耐药的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采取措施防止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合理用药的指导和监督。采取措施防止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在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残留、国务院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评估抗微生物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环境的危害 建立抗微生物药物污染物指标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