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经办管理服务第二十五条,经办机构有权掌握定点医疗机构运行管理情况,从定点医疗机构获得医保费用稽查审核。绩效考核和财务记账等所需要的信息数据等资料.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管理 经办机构对属地定点医疗机构为本地和异地参保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承担管理服务职责,第二十六条.经办机构应当完善定点申请、组织评估和协议签订,协议履行、协议变更和解除等管理流程,制定经办规程.为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经办服务,第二十七条,经办机构应做好对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政策。管理制度,支付政策 操作流程的宣传培训.提供医疗保障咨询,查询服务 第二十八条,经办机构应当落实医保支付政策,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第二十九条,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对定点医疗机构申报费用的审核,结算,拨付,稽核等岗位责任及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重大医保费用支出集体决策制度,第三十条,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管理。通过智能审核.实时监控。现场检查等方式及时审核医疗费用,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稽查审核 按协议约定及时足额向定点医疗机构拨付医保费用,原则上应当在定点医疗机构申报后30个工作日内拨付符合规定的医保费用,第三十一条,有条件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可以按国家规定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一部分医保资金。缓解其资金运行压力。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可以按国家规定预拨专项资金.第三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违规申报费用.经审查核实的。经办机构不予支付 第三十三条,经办机构应当依法依规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保政策咨询,除急诊和抢救外,参保人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费用医疗保障基金不予支付 第三十四条,经办机构向社会公开医保信息系统数据集和接口标准 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与医保对接的有关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供应商。经办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任何费用及指定供应商 第三十五条 经办机构应遵守数据安全有关制度,保护参保人员隐私,确保医疗保障基金安全 第三十六条 经办机构或其委托符合规定的第三方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考核结果与年终清算。质量保证金退还、协议续签等挂钩,绩效考核办法由国家医疗保障部门制定、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可制定具体考核细则。经办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第三十七条,对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周期内未超过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费用 经办机构应根据协议按时足额拨付.对定点医疗机构因参保人员就医数量大幅增加等形成的合理超支给予适当补偿。第三十八条、经办机构发现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违反协议约定情形的,可按协议约定相应采取以下处理方式.一。约谈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二。暂停或不予拨付费用 三、不予支付或追回已支付的医保费用,四.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五。中止相关责任人员或者所在部门涉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的医疗服务.六,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第三十九条,经办机构违反医保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有权要求纠正或者提请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督促整改。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发现经办机构存在违反医保协议的 可视情节相应采取以下处理方式,约谈主要负责人。限期整改 通报批评 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发现经办机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