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目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第三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坚持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主动磋商,司法保障.信息共享,公众监督的原则,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 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按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和本规定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以下情形不适用本规定。一、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有关侵权责任的规定、二。涉及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 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及相关规定、第五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第六条,国务院授权的省级,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下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赔偿权利人可以根据有关职责分工、指定有关部门或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第七条,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开展以下工作 一。定期组织筛查案件线索、及时启动案件办理程序,二,委托鉴定评估、开展索赔磋商和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三。引导赔偿义务人自行或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修复或替代修复 四,组织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五。其他相关工作 第八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范围、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有相关免除或者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赔偿义务人应当依法积极配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工作,参与索赔磋商,实施修复。全面履行赔偿义务。第九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有权请求赔偿义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生态环境损害可以修复的、应当修复至生态环境受损前的基线水平或者生态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 赔偿义务人根据赔偿协议或者生效判决要求、自行或者委托开展修复的。应当依法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内的相关费用,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赔偿义务人应当依法赔偿相关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内的相关费用。或者在符合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前提下。开展替代修复 实现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等量恢复、第十条,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赔偿义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时。优先用于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各地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社会稳定。群众利益,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分类处置,探索分期赔付等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以罚代赔 也不得以赔代罚。第十一条、赔偿义务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将其作为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的情节。对生效判决和经司法确认的赔偿协议.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依法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第十二条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