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泵站建筑物13 2、1、泵站建筑物更新改造方案,应根据安全鉴定的结论和复核结果、结合更新改造设备的布置和运行条件变化等因素 通过论证确定,13.2。2,更新改造后的泵房布置。防渗排水,稳定。变形,地基处理 建筑结构,噪声控制标准 耐火等级。安全及警示设施等应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相关规定.对于原泵房存在严重渗透破坏,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的、改造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泵房抗渗稳定性和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应力不均匀系数不符合本标准第7,2节和第7,3节的规定时。应查明情况,通过复核计算,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处理,2。经复核计算渗透稳定不满足要求或地基出现渗透破坏的泵房.应根据地质情况。渗透破坏的类型和成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3、泵房布置形式及面积。应根据主机组及辅机,电气设备的布置及功能要求确定,13。2、3,多泥沙水源泵站取水建筑物的更新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取水口出现脱流时 应按本标准第8。2节的规定采取治导措施进行改造,2,当闸前淤积影响取水需要改造时、应对进水闸的布置形式及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分析论证、3 对于取水防沙效果仍不能满足要求的 应增设沉沙池.13.2,4 更新改造后的进水建筑物应符合本标准第8,2节的规定.对于原前池及进水池水流紊乱或发生游涡.回流、环流等造成水泵进水流态差的.改造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前池进口前引渠的直线段长度不足导致前池及进水池中水流紊乱的 应采取措施改善流态 必要时改造方案应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或水工模型试验确定,2,当前池。进水池内发生漩涡,回流,环流导致水泵运行产生空化,振动.效率降低的,应查明原因,采取导流、整流或改变其几何形状和尺寸等改造措施。3、水泵进口直管段长度不足、进水管口淹没深度不够。悬空过高或吸入口流速过大等造成流态不良,导致水泵运行产生空化。振动.效率降低的 应按本标准第10。2节或第10。3节的规定采取整流.导流措施、对进水管或流道进行改造。改造时应注意采用组合式控涡设施消减导流墩尾部的次生旋涡.4.进水建筑物严重淤积的应进行清淤,13.2,5.更新改造后的出水建筑物应符合本标准第8、3节,第8,4节,第10,2节 第10,3节的有关规定 对于原出水建筑物存在下列问题的。改造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站出水流道因断裂而造成进气,漏水、密封不严,影响机组启动时抽真空 运行时出水量不足、危及堤防和泵站安全的,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2.对泵站出水管道.流道 有可能遭受水锤破坏而危及堤防或泵房安全的.应进行水锤分析、并结合其断流方式及设施、管道支承系统的改造方案。进行水锤防护设计。3 出水管道上的镇墩.支墩发生异常沉降.位移的、应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4.出水管道的强度、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分析原因 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5,出水池,压力水箱,不满足水流顺畅。稳定。水力损失小要求的。应进行专门的论证.并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 6 出水建筑物受水流冲刷破坏.基础淘空,冻胀破坏的 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修复、加固或拆除重建。7 出水建筑物严重淤积的应进行清淤 13、2,6、对于原进出水池底板,翼墙等出现渗透破坏或发生异常沉降。倾斜.滑移的,更新改造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经复核计算渗透稳定不满足要求或出现渗透破坏的进出水池底板 翼墙。应根据侧向绕流复核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工程改造措施。2,进出水侧翼墙发生异常沉降,倾斜、滑移时,应根据地基土和填料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翼墙破坏形式以及复核计算结果,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13.2。7。泵站建筑物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破损或因局部破坏导致强度不足的,应查明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补强加固措施,补强加固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