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Electric,vehicles、traction.battery,safety、requirementsGB、38031。2020发布部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2日实施日期,2021年01月01日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及GB.T、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与GB,T 31485,2015及GB,T.31467,3 2015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电池单体过放电的安全要求 见5.1.1,GB,T,31485、2015中5、1、1,修改了电池单体过充电的试验方法,见8,1,3、GB,T 31485,2015中6,2、3,修改了电池单体挤压的试验方法,见8,1 7、GB,T。31485,2015中6.2 7,删除了电池单体跌落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T。31485.2015中5.1,4和6,2 5。删除了电池单体针刺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T、31485.2015中5,1,7和6,2、8。删除了电池单体海水浸泡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GB,T,31485 2015中5,1,8和6,2.9.删除了电池单体低气压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GB.T,31485。2015中5,1 10和6。2.11、删除了电池模块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GB、T,31485,2015中5 2和6,3 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振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1和8、2 1.GB,T.31467 3、2015中7,1 1和7.1,3,1。删除了电池包或系统电子装置振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T。31467,3,2015中7,1,2和7、1。3,2,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机械冲击的试验方法,见8 2。2、GB.T。31467,3、2015中7 2、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模拟碰撞的试验方法、见8、2。3.GB.T,31467,3,2015中7,5,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挤压的试验方法.见8、2.4 GB、T、31467、3、2015中7。6,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湿热循环的试验方法 见8,2,5。GB.T、31467、3 2015中7 8、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浸水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6和8.2,6、GB,T 31467.3、2015中7.9,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外部火烧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5,2、7a、和8。2。7,1、GB.T。31467,3、2015中7、10。增加了电池包或系统热扩散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 2 7b、8.2,7,2和附录C、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温度冲击的试验方法,见8。2.8,GB.T,31467、3 2015中7,7.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盐雾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9和8,2.9 GB,T.31467 3,2015中7,11。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高海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5,2、10和8,2,10,GB T 31467。3。2015中7 12。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过温保护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5,2。11和8。2.11,GB,T.31467。3 2015中7。13。增加了电池包或系统过流保护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5。2。12和8,2,12,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外部短路保护的试验方法.见8。2.13。GB。T,31467。3,2015中7.14.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过充电保护的试验方法 见8。2。14。GB,T,31467,3,2015中7.15。修改了电池包或系统过放电保护的试验方法 见8、2 15.GB,T,31467。3,2015中7。16,删除了电池包或系统跌落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见GB T.31467。3.2015中7.3、删除了电池包或系统翻转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见GB。T。31467 3,2015中7.4.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霸汽车动力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微宏动力系统 湖州。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小波.王芳 肖成伟、陆春.吴凯,侯飞,郑利峰、张海林。廉玉波 孟祥峰、樊彬 陈万吉,张娜,徐国昌 代康伟,王高武 邓小嘉.刘正耀,武卫忠.刘磊.曾祥兵 陆珂伟,闫国丰 刘仕强。梅骜 袁昌荣 孔治国,张红波.李宁,雒小丹,朱顺良 覃北阶 崔风涛、王红梅。匡德志、饶睦敏,侯航 王驰伟.樊耀国,夏洋,蔡惠群、王钦普.李辉,李王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31485、2015,GB,T。31467,3 2015.引言.本引言旨在介绍本标准的要求所依据的原则,理解这些原则对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本标准仅考虑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最基本的安全要求以提供对人身的安全保护,不涉及生产、运输,维护和回收安全。也不涉及性能和功能特性、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将会要求修订本标准、在本标准范围内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导致的危险是指.泄漏 可能导致电池系统高压。绝缘失效间接造成人员电击.电池系统起火等危险 起火,直接烧伤人体、爆炸,直接危害人体、包括高温烧伤,冲击波伤害和爆炸碎片伤害等 电击。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引起的伤害,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的安全性与其材料选择 设计及使用条件有关.其中使用条件包含了正常使用条件.可预见的误用条件和可预见的故障条件.还包括影响其安全的环境条件诸如温度 海拔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