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第八条 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申请登记的机动车必须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后应当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逾期六十日不申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应当重新接受安全技术检验,第九条,对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和其他新能源车辆实行登记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第十条。机动车加装压缩天然气或者液化石油气等燃料装置、应当在具有改装资质的单位进行改装 取得改装合格证后办理变更登记。第十一条,公路营运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重型载货汽车 半挂牵引车以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车辆,应当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并保持行驶记录仪正常运行。公路营运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等车辆安装的行驶记录仪应当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第十二条.注册登记的营运载客汽车,载货汽车和半挂牵引车的车门上应当按照规定喷涂单位名称。核定载客人数。核定载质量等内容.重型。中型载货汽车及其挂车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粘贴符合技术条件的反光标志.第十三条,教练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悬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教练车号牌,安装教练员可以控制车辆行驶的安全装置。两侧车门喷涂单位名称,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发展校车。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管理规范的校车运营与管理机制、校车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并喷涂或者设置统一的专用标志,禁止货运汽车。拖拉机接送.搭载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第十五条。禁止机动车安装和使用影响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正常监测的装置,材料以及妨碍行人或者其他车辆安全通行的照明、音响等装置 第十六条,机动车维修单位应当具有法定资质 维修车辆实行登记制度 登记内容包括送修人的身份证明。车辆牌号。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码、发动机号码以及承修项目,机动车维修单位发现送修车辆有盗抢、拼装。交通事故逃逸嫌疑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并配合调查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加强对报废车辆的监督管理,对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实行强制报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交通等部门应当依据法定职责。及时查处非法生产、销售。拼装 擅自改装车辆.包括车辆成品及配件.和非法回收报废车辆的行为.第十八条,报废机动车回收单位应当具有法定资质,报废机动车回收实行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报废车辆所有人的身份证明,车辆牌号 车辆识别代号、车架号码。发动机号码.回收日期以及报废车辆解体过程中拍摄的照片等图像资料,报废机动车回收单位应当向报废机动车所有人出具报废车辆回收证明 及时将报废机动车信息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报 并接受监督,第十九条,机动车驾驶证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和驾驶技能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后 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核发机动车驾驶证,第二十条,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提倡机动车驾驶人具有一年以上驾驶经历后再驾驶车辆进入高速公路行驶,第二十一条。校车驾驶人应当具有相应准驾车型三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并且最近三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未满十二分和无致人重伤、死亡的交通责任事故记录,第二十二条.机动车驾驶人发生致人重伤 死亡的交通事故.负有同等责任.主要责任和全部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在交通事故发生地或者驾驶证核发地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相关知识教育.第二十三条,实行机动车驾驶人驾驶安全信息公开制度、驾驶人驾驶安全信息包括驾驶人道路交通违法。事故处理。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和涉及驾驶安全的其他信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完善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并及时公布,更新相关信息.为单位和个人查询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