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矫正执行、第十二条。社区矫正机构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的委托,开展适用社区矫正的调查评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全面了解核实情况.公正作出评估结论,及时向委托机关提交调查评估报告,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第十三条.对决定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其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交付执行,并在交付执行前对其进行社区矫正法律教育,第十四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依法办理社区服刑人员接收手续。指导司法所制定矫正方案,落实监督管理措施,第十五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服刑人员确定矫正小组、并与矫正小组签订社区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矫正小组组长由社区矫正执法工作者担任.成员包括社区民警。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代表,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代表 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 保证人.社区服刑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矫正小组成员按照社区矫正责任书履行下列义务。一。督促社区服刑人员按照规定向司法所报告有关情况、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遵守有关监督管理规定 二,定期向司法所反映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 三,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法犯罪或者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向司法所报告,四,协助司法所开展教育帮扶工作.五、社区矫正责任书确定的其他义务,第十六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社区服刑人员需要遵守的禁止令内容通知有关单位和个人、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协助执行、第十七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指导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 实施分级管理、第十八条。社区矫正机构和司法所应当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法律常识.公民道德等内容的集体教育活动 并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等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第十九条,社区矫正机构和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等情况、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 第二十条、社区矫正机构和司法所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矫治 第二十一条、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身心发育需要和家庭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分开进行,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 矫正档案应当保密,第二十二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指导司法所通过实地查访、通讯核查,电子定位等措施,监管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情况,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采取电子定位监管措施的.应当告知其监管的内容。要求以及违反监管规定的后果 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督管理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查找.居住地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协助.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逃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通知居住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组织追捕,第二十四条、司法所应当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矫正方案,第二十五条、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减刑条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依法提请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第二十六条。社区服刑人员家庭符合申请宅基地.承包农村土地条件的,按照规定办理,第二十七条。社区服刑人员家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或者临时生活救助条件的。按照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者给予临时生活救助,第二十八条,社区服刑人员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第二十九条、鼓励企业吸纳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用人单位和公益性岗位招用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 按照实际招用的人数,对单位缴费部分按照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第三十条 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限届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依法办理解除社区矫正手续,社区矫正机构或者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 社区服刑人员死亡.被决定收监执行或者被判处监禁刑罚的。社区矫正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