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集体协商 第九条,订立集体合同应当进行集体协商,用人单位与职工一方均有权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集体协商的要求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用人单位或者职工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要求之日起二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予以答复 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第十条,协商双方应当自同意进行集体协商之日起十五日内产生协商代表.并书面告知对方,协商代表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产生。代表本方利益进行集体协商.集体协商双方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不少于三人,并各确定一名首席协商代表 双方协商代表不得兼任,专职或者兼职工会工作人员不得担任用人单位的协商代表 女职工人数占用人单位职工总人数百分之十以上的.职工一方协商代表中应当有女代表、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协商代表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指定。首席协商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担任。也可以书面委托本单位其他负责人担任.职工一方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工会提名,经超过半数的职工代表或者职工同意后产生、首席协商代表可以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也可以在协商代表中产生,未建立工会的、由地方工会或者行业工会指导职工民主推荐、并经超过半数的职工同意后产生.第十二条,用人单位与职工一方可以聘请本单位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本方协商代表参加协商,但所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的三分之一,第十三条,协商代表应当真实反映本方意愿.维护本方合法权益,履行下列职责。一。收集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参加协商、二,征求本方意见、通报协商情况.三。参与协商争议的处理.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四、其他应当履行的职责,协商代表履行职责的期限,由被代表方确定.订立集体合同的,其履行职责的期限至集体合同期满为止,协商代表不履行 不胜任职责、或者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按照其产生程序予以撤换,调整 第十四条、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视为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协商代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和时间、协商代表因履行职责占用工作时间的 应当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履行代表职责期限内。用人单位不得因履行职责扣发 降低其工资、福利,不得单方变更或者解除其劳动,聘用,合同、无正当理由不得调动其工作岗位或者免除职务 降低职级,其劳动.聘用,合同期限短于集体合同期限的,自动延长至履行代表职责期满。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列情形之一。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或者本人不愿延长劳动,聘用,合同期限的除外.第十五条 集体协商主要采取协商会议的形式.用人单位与职工一方应当做好协商会议的准备工作。确定协商代表并在协商会议召开十五日前.如实向对方提供协商所需资料。其中涉及商业秘密的。双方协商代表不得泄露。第十六条,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轮流主持.提出协商议题的一方应当就议题的具体内容及解决方案作出说明,集体协商会议内容应当如实记录.记录人员由双方协商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协商会议记录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确认、第十七条、集体协商形成一致意见 协商双方应当及时协商研究起草集体合同草案,协商未形成一致意见或者协商中出现事先未预料的情况的.经双方同意可以中止协商.中止协商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十日,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第十八条.在集体协商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影响生产,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