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三十五条,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 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 后期管理等活动,第三十六条。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 应当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应当主要包括地块基本信息 污染物含量是否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等内容.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还应当包括污染类型.污染来源以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内容。第三十七条。实施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活动、应当编制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主要污染物状况、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范围。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公众健康风险或者生态风险,四 风险管控.修复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等、第三十八条。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应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不得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第三十九条、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前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土壤污染责任人 土地使用权人采取移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等措施、第四十条。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 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处置.并达到相关环境保护标准 实施风险管控、修复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拆除的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置,修复施工期间,应当设立公告牌。公开相关情况和环境保护措施。第四十一条 修复施工单位转运污染土壤的,应当制定转运计划,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 提前报所在地和接收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运的污染土壤属于危险废物的.修复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置、第四十二条、实施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活动,应当编制效果评估报告,效果评估报告应当主要包括是否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等内容,风险管控。修复活动完成后。需要实施后期管理的、土壤污染责任人应当按照要求实施后期管理,第四十三条。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 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受委托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对其出具的调查报告.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并按照约定对风险管控,修复、后期管理等活动结果负责。第四十四条.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土壤污染。并依照本法规定做好土壤污染状况监测。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等工作、第四十五条.土壤污染责任人负有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义务.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认定的。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关当事人自愿实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第四十六条,因实施或者组织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 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所支出的费用 由土壤污染责任人承担 第四十七条,土壤污染责任人变更的,由变更后承继其债权 债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履行相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义务并承担相关费用,第四十八条,土壤污染责任人不明确或者存在争议的.农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会同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 建设用地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定、认定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