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三十六条、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管记分制度。对经营及风险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并于每年6月底前完成所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上一年度机构概览报告、第三十七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经营报告、财务会计报告 合法合规报告等文件和资料,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监管机构提交的各类文件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八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按季度向监管部门报告资本金的运用情况 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审慎监管的需要,适时提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要求.第三十九条,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有权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专项资料,或约见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要求就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或进行必要的整改 监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向债权人通报所监管有关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违规或风险情况,第四十条 监管部门根据监管需要.可以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予以配合.并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 资料。现场检查时 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向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示检查通知书和相关证件 第四十一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发生担保诈骗,金额可能达到其净资产5、以上的担保代偿或投资损失.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涉及严重违法,违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第四十二条 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股东大会或股东会 董事会等会议的重要决议,第四十三条,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年度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及时报送监管部门,第四十四条,监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制度、制定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性担保行业突发事件,第四十五条。监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末全面分析评估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年度发展和监管情况。并于每年2月底前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上一年度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情况和监管情况、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本辖区融资性担保行业的重大风险事件和处置情况 第四十六条 融资性担保行业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履行自律。维权,服务等职责.全国性的融资性担保行业自律组织接受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的指导、第四十七条,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有关信息纳入征信管理体系,并为融资性担保公司查询相关信息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