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6、地面工程4。6 1。地面工程应包含基层、面层两部分,划分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层.包括基土.垫层、填充层,找平层.隔离层和保温隔热层等.2、面层.包括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砂浆面层,硬化耐磨面层.自流平面层等,4,6、2 地面工程所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应符合本标准第4,1节的有关要求。4、6,3。地面工程的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的有关规定、4,6 4 地面下回填基土不应用淤泥、腐殖土.耕植土,冻土、膨胀土和建筑杂物作为填土.填土土块的粒径不应大于50mm。基土回填应分层摊铺、分层压,夯 实,均匀密实、并应分层检验其密实度。填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的有关规定。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不应小于0.9,4。6.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时,各层环境温度的控制应符合材料或产品的技术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掺有水泥、石灰的拌和料铺设以及用石油沥青胶结料铺贴时、不应低于5 2、当采用有机胶粘剂粘贴时,不应低于10.3、当采用砂、石材料铺设时,不应低于0、4、当采用自流平、涂料铺设时,不应低于5,也不应高于30,4.6,6,冷间地面下设置架空防冻层时。施工及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架空层内的结构基础埋深应满足所在地区冬季地基土冻胀和融陷影响对基础埋置深度的要求 2 架空层地面下基土应予以压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地面应硬化处理.并应设置排水设施。4,6,7,冷间地面下设置防冻通风管道时 通风管道的管径,间距 坡度.坡向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节安装前应将管内清扫干净、安装时应使管道中心及内底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稳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管道发生移动的措施。管节之间的连接承.插口应连接牢固.2,通风管道应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且宜设置在中粗砂层内,管道上 下的中粗砂层厚度均不宜小于100mm 中粗砂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 90 4 6,8,冷间地面内设置防冻加热盘管防冻时。管道的管径 间距。坡度,坡向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应符合本标准第7,3节的有关规定、4。6.9,冷库工程地面内隔汽层,保温隔热层施工及验收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有关规定、4 6、10,冷库工程穿越冷间地面保温层的构件及管道等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冷桥措施、4.6、11 设置地漏或排水沟的房间,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0。5 楼、地 面应做防水隔离层 防水隔离层向墙面上返高度不宜小于300mm 防水隔离层不得渗漏、排水的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的有关规定,4,6,12、当冷库工程地面采用镶边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叉车运行作用下的水泥类整体面层、在沉降缝.伸缩缝和防震缝处两侧,应设置金属镶边构件,2,在冷间与穿堂间的冷库门下水泥混凝土类整体面层处、宜结合伸缩缝设置金属镶边构件 3,具有较大振动或变形的设备基础与周围建筑地面的邻接处。应沿设备基础周边设置贯通建筑地面各构造层的沉降缝。防震缝,缝内应清理干净 以柔性密封材料填嵌后用板封盖,并应与面层齐平 4、地面面层与管沟。孔洞。检查井等邻接处 均应设置镶边,5、管沟,变形缝等处的建筑地面面层的镶边构件。应在面层铺设前装设.4,6,13.冷库工程地面保温隔热层上的混凝土面层应按设计要求在保温隔热工程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再铺设.保温隔热工程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面层的构造做法及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4 6。14.冷库门口地面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冷桥及防冷库门冻结粘黏的施工安装.4,6.15、冷库工程地面混凝土面层宜分段连续铺筑、混凝土面层表面应在初凝前完成抹平压光,应加强混凝土面层的养护、混凝土面层宜设置分隔缝。分格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纵横间距不应大于6m 4,6。16.冷库工程地面整体面层应平整,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不应大于5mm。标高允许偏差用水准仪检查为,8mm。坡度允许偏差用坡度尺检查不应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应大于30mm。厚度允许偏差用钢尺检查在个别地方不应大于设计厚度的1。10,且不应大于20mm,4 6,17。整体面层施工后.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准上人行走 抗压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