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0。1,本条明确本规范的编制目的和编制依据,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频发,且多属于典型的内陆地震,强度大,灾害重、是世界上地震导致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地震本身是无法控制和避免的。临震地震预报尚缺乏足够的准确性.因此、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增强建筑与市政工程的抗震能力 减轻其地震损伤程度。是避免地震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的根本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家法律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本规范的宗旨是加强建筑与市政工程的抗震设防对策、减轻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新建 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第三十六条规定,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应当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本规范作为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设防的强制性标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要求的具体体现,1。0。2,本条明确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1,本规范中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对象是、各类新建,改建,扩建建筑与市政工程。2。从工程阶段上 为。勘察,设计,施工 使用维护。等全过程.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第三条规定、建设工程的质量负责主体包括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等 责任事项分别包括建设和使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同时,该条例还在第十五条和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了房屋建筑装修等使用活动的约束要求和相应罚则,3.关于6度设防规定的保留,虽然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的规定。全国的基本地震烈度均为6度及以上 但是。6度开始设防是唐山地震后建设部门关于建筑抗震设防的重要决策,也是各类抗震技术标准的前提条件,取消。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相关字样后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而且各类工程几度开始设防是没有依据的,实施与检查控制、1,实施、当建筑与市政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6度时、必须按照本规范以及相关抗震技术标准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从事工程建设的各相关责任主体。如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监理与质检单位等必须依据抗震防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抗震设防的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工程建设活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或,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应依据抗震防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与监督,2、检查,检查设计依据。查看结构设计总说明所列举的规范是否包括本规范等抗震相关规范 标准.1.0。3、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是以工程建设活动结果为导向的技术规定,突出了建设工程的规模,布局 功能 性能和关键技术措施、但是 规范中关键技术措施不能涵盖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采用的全部技术方法和措施.仅仅是保障工程性能的 关键点.很多关键技术措施具有,指令性。特点.即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去,做什么 规范要求的结果是要保障建设工程的性能,因此、能否达到规范中性能的要求 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执行,需要进行全面的判定.其中、重点是能否保证工程性能符合规范的规定。进行这种判定的主体应为工程建设的相关责任主体.这是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强调了工程监管 建设,规划.勘察,设计 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既规定了首要责任。也确定了主体责任、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执行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是各方主体落实责任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的、底线的条件 有义务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规定进行判定,同时。为了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果在建设工程中应用 当拟采用的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或推荐性标准中没有相关规定时 应当对拟采用的工程技术或措施进行论证,确保建设工程达到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规定的工程性能要求.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并应满足国家对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经济社会管理.能源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等相关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