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3。电力变压器类5、3,1、变压器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抗震验算,1。变压器的地脚螺栓 2.变压器与悬臂式散热器之间的连接管.3。变压器油枕的支腿,5.3。2.变压器 含消弧线圈,油浸电抗器等,的地脚螺栓抗震验算应符台下列规定 1、地面上的变压器本体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1,5条的规定 其中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可按本规范表5,1 2,1的规定确定、2、楼层上的变压器本体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5。2节的规定.其中变压器的基本自振周期可取0。1s,3,地脚螺栓在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小于等于0,15g时 拉应力应按下式计算。5,3。2,1,2,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0,15g时。拉应力应按下式计算、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5.3,2.2 式中、σ0.地脚螺栓的拉应力。Pa.FH,变压器本体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N,Fv.变压器本体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N.n.地脚螺栓个数。Ab 每个地脚螺栓的有效截面积,m2.lb,地脚螺栓的最小间距、m。Hv 变压器本体高度1,2处至基础顶面的距离,m meq,变压器的等效总质量 kg 3,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小于等于0。15g时、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5、3,2,3.4.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0,15g时、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 5,3、2、4、式中.τ0、地脚螺栓的剪应力、Pa,5,变压器地脚螺栓截面的抗震验算应分别满足下列公式要求,σ0.σ、d。4,3,2。5 τ0 τ。d,4.3 2。6,式中。σ、d.地脚螺栓拉伸许用应力设计值.Pa.按本规范笫3。0.7条规定确定、τ、d、地脚螺栓许用剪应力设计值,Pa。可取地脚螺栓拉伸许用应力设计值的0、7倍,5。3、3,变压器的悬臂式散热器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散热器的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FHf,αmaxmfg.5,3.3.1,Fvf、0.7FHf.5 3,3,2,式中,FHf,散热器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N。Fvf。散热器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N,mf,散热器的质量、kg 2.水平地震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弯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5。3,3,3.式中.σ1,水平地震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弯曲应力、Pa l,散热器中心至变压器本体边缘的间距。m.D。散热器与变压器连接管的外径 m n。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根数.I,单根连接管的截面惯性矩。m4 3,水平地震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5、3。3 4,式中.τ1、水平地震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剪应力,Pa A、一根连接管的截面面积,m2、4、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0。15g时。竖向荷载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弯曲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5。3,3,5.式中.σ2。竖向荷载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弯曲应力,Pa。5、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0.15g时。竖向荷载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件连接管的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5。3.3,6.式中 τ2。竖向荷载作用下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剪应力。Pa.6。散热器与变压器连接管的组合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 3.7,5,3。3、8 5.3、3、9。式中。σ 连接管的组合应力,Pa,σ0、组合弯曲应力、Pa。τ0,组合剪切应力,Pa、7。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截面的抗震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σ,σ。5,3、3、10.式中 σ.散热器与变压器本体连接管的许用应力设计值、Pa、应按本规范第3、0,7条规定确定 5。3。4,变压器油枕的支腿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变压器的油枕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4 1,5,3,4,2,式中,FH0,变压器油枕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N,Fv0.变压器油枕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N m0。变压器油枕的质量、kg 2,水平地震作用下变压器油枕的支腿的拉应力或压应力应按下式计算,5 3、4,3.式中,水平地震作用下变压器油枕的拉应力或压应力,Pa h,油枕1.2处至变压器与油枕支腿连接处的距离.m,Z1.油枕单个支腿沿油枕纵向的截面矩。m3.3 水平地震作用下变压器油枕的支腿的剪应力应按下式计算 5,3 4,4。式中。τ1,水平地震作用下变压器油枕的支腿的剪应力,Pa。A,油枕一个支腿的截面面积,m2。4,竖向荷载作用下,变压器油枕的支腿的压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小于等于0。15g时,5、3。4.5,式中,变压器油枕支腿的压应力 Pa。2.当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大于0,15g时、5、3。4.6,5 变压器油枕支腿截面的组合应力应按本规范第5、3 3条公式5,3 3 7、公式5、3、3,8计算、6,变压器油枕支腿截面的抗震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σ σ,5,3、4。7 式中。σ,变压器油枕支腿的许用应力设计值,Pa。应按本规范第3.0、7条规定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