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冷热源5 5,1,除符合下列情况外,不得采用电作为直接供暖或空调的热源,1 采用燃油,燃煤设备受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 且无生产余热或无区域热源及气源时.2.有峰谷电价的区域.仅在夜间利用低谷电价时段蓄热时。3。远离集中供热的分散独立建筑 无其他可利用的热源。且无法利用热泵供热时,4,不允许采用热水或蒸汽直接供暖。且不能间接供暖的重要配电用房.5 利用可再生能源及余热发电、且发电量能满足电热供暖时 6 恒温恒湿区域及室内湿度精度要求较高,且无蒸汽源区域的加湿。5.5,2.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 5,2的限值 表5 5 2.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限值5,5、3,锅炉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 且各台锅炉的容量宜相等.2。设置单台锅炉时。应在最大热负荷及最小热负荷时都能高效运行,3、锅炉的回水温度不应小于50、5,5。4,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冷水,热泵,机组,在名义工况下,其额定制冷量的性能系数,COP.限值不应低于表5 5,4的规定.表5 5 4.冷水、热泵,机组额定制冷量的性能系数.COP.限值5、5。5.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IPLV.应按下式计算。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B,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 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5 C。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 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5,5、6。定频式水冷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不应低于表5。5,6的限值。其他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不应低于表5.5。6限值的1,3倍,2,水冷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不应低于表5、5.6限值的1.15倍,表5,5 6,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限值5。5.7 空调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限值不应低于表5,5、7的规定、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可按下式计算.式中、Q,制冷机的额定制冷量之和。kW N。冷源的净输入功率之和。kW 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及冷却塔或风冷式的风机的输入功率,表5,5,7 空调冷源的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限值5 5、8,额定制冷量大于7100W的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调机及风管式 屋顶式空调机。在制冷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5 5,8的规定,表5,5.8、单元式空调机及风管式,屋顶式空调机能效比,EER。限值5,5 9,蒸汽和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 温,水机组、在名义工况下的性能参数限值不应低于表5。5、9的规定 表5。5,9 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性能参数限值5、5 10.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2.冬季设计工况时的机组性能系数、COP 冷热风机组及直接膨胀的单元式空调机组不应小于1 80 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2,00.3。室内温度稳定性要求较高时。空调宜设置辅助热源,4、同时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采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5、5。11,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额定制冷量的能效比。EER,不应低于2 8、5。5,12,多联式空调 热泵。机组名义工况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限值不应低于表5、5。12的规定,表5,5,1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名义工况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 限值5,5。13.冷水、热泵 机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满足工艺要求及空调部分负荷的需求,当冷负荷大于528kW时,冷水机组不宜少于2台。5。5.14.蒸汽凝结水应回收.并应采用闭式凝结水回收系统,5 5。15、冬季或过渡季有供冷需求时 可利用空调冷却塔提供冷水、5.5、16。制冷机房,锅炉房的位置宜靠近供暖,通风及空调冷热负荷中心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