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都市,人文都市,绿色都市.构建融合生态环保 健身运动.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展现城市特色、改善环境质量。引领低碳发展.构建具有南京特点的生态健康游憩绿道系统,提高人民群众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中心城市,落实.两高两强、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一、规划引领,彰显特色.按照。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绿道规划目标.充分依托现有的绿地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按照环山.顺水、沿城、连景的绿道设计理念、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高水平规划建设绿道线路,凸显南京绿道主题特色 二,以人为本 功能为先 绿道布局充分考虑市民休闲健身需求、注重市民人文体验,与城市整体交通体系交融,有机衔接城市慢行系统。方便市民百姓通达进出、重点突出社会服务功能 辅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体现现代健康生活新理念,三,统筹城乡.市区共建,统筹城乡绿道网络建设时序,以绿道串联公园景区与美丽乡村,使城乡居民共享绿化园林发展成果,按照既定的财税体制,市区共同承担主城范围内绿道建设费用。加快城市绿道建设步伐.早日形成城乡绿道网络体系.三,总体目标、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至2020年底、全市新增绿道860公里,基本形成全市域较为完善的绿道网络系统 四.主要任务、到2020年底。全市三年新增绿道860公里,其中 江北新区25,7公里、玄武区30 9公里 秦淮区20。9公里、建邺区16.4公里。鼓楼区39、7公里,栖霞区21.6公里,雨花台区43,7公里 江宁区246.8公里,浦口区18、1公里,六合区98 9公里、溧水区58。4公里 高淳区85公里,经济技术开发区40公里。仙林大学城71公里,中新生态科技岛14公里、南部新城14公里。麒麟科创园17。6公里、详见附件1。总投资约14。9亿元,五,计划安排、2018年完成约288公里,其中。主城6区完成约66,9公里,其他区,园区,完成约221公里,2019年完成约299。1公里,其中、主城6区完成约49 3公里。其他区.园区 完成约249,8公里,2020年完成约275 6公里,其中,主城6区完成约57公里,其他区.园区,完成约218.6公里.具体分年度计划详见附件2、六.资金测算.主城六区绿道项目由市建委负责立项,市建委.规划局,财政局 绿化园林局组成绿道建设验收小组联合验收,结合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的绿道项目按照项目资金政策实施,其余绿道项目参照河道蓝线综合整治资金政策。市区按6,4分摊项目建设费用。按4 6分摊项目拆迁费用.其他区与园区按照现行的财税体制。自行筹措绿道建设费用.中山陵园管理局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实施的绿道项目由市建委负责立项.所需资金由城建资金统筹安排 2018年计划投资约4,5亿元,其中。主城6区计划投资约1、2亿元。需市财政安排约0,7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约5。3亿元,其中、主城6区计划投资约0、8亿元、需市财政安排约0。5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约5、0亿元 其中,主城6区计划投资约1.0亿元 需市财政安排约0.4亿元、七,保障措施 一.分区编制规划 完善建设技术规范。各区,各园区根据。南京市绿道规划,加快编制本区域的绿道规划。充实完善片区级和社区级绿道。按照居民小区周边优先、以河网水系为依托的原则、串联辖区内重要慢行交通和人文景点.修编、南京市绿道建设导则。完善绿道建设技术规范。形成一套包括线路设置标准,景观廊道标准,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养护标准。信息系统标准和标识系统标准等方面的完整标准 二,建立考核机制、狠抓任务责任落实、将绿道建设工作纳入区,园区党政领导责任制考评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考评细则.强化绩效考核,扎实。有序.深入推动绿道规划建设工作、各区,各园区要紧扣当年建设目标。进一步分解各项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倒排时序、挂图作战、确保各项目按期 保质 高效完成,市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主动对接,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三 加强典型示范 引导各区.园区.精细建设.定期召开全市绿道建设工作交流会.积极引导各区。园区。精心规划设计和精细化施工、按照 南京市绿道建设导则,要求,统一绿道建设标准、统一喷涂南京绿道LOGO、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形成整齐一致,景色宜人的绿道网络、大力宣传绿道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和新思路,新举措、为推进绿道建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四、深入倾听民意,提高建设满意度,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市民百姓的意见和建议、问计于民.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凝聚起全市推进绿道建设的共识。采用人性化设计理念。配套各种便民设施.让绿道真正融入市民百姓的生活、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幸福道、优化施工组织、最大程度减少建设过程中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