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监。测7,3,1、排渗加固施工期间应进行监测。7。3 2、监测应在利用已有监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当已有监测设施不满足要求时 应增设监测设施 7。3,3.监测内容应包括浸润线和出水量监测,在辐射井排渗施工期间.应进行坝体变形监测.7。3,4,监测过程中应定期整理监测数据。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应预测其发展趋势、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报告业主单位 并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浸润线监测7 3,5。增设监测设施时。浸润线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线应根据排渗加固设施数量及其影响范围确定,不得少于2条,监测线应按穿过排渗加固设施中心区域且垂直坝轴线布置.对于多组排渗设施。应在相邻两组排渗设施中间设置观测孔。2,监测线上观测孔间距宜为20m。40m、且不得少于3个,3。监测线上观测孔应深入排渗加固后渗流计算浸润线和控制浸润线3m以下。7.3 6.浸润线观测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测孔应采用清水钻进、2,观测管内径不得小于50mm、沉淀管长度不得小于1m。管底应封闭、3,浸润线以下的观测管应为滤水管,滤水管的孔隙率不宜小于3,管外宜包扎200g.m2.300g m2土工布,4,观测管管口应加盖并固定 7.3。7。浸润线观测可采用电测水位计或自动水位测量仪、每日观测不应少于1次 测量精度误差不得大于20mm、出水量监测7,3,8,出水量监测点应设置在单个排渗设施的出水口或多个排渗设施的汇流处.每日量测不应少于一次,7。3。9,出水量监测方法可按表7 3。9选用 表7,3,9、出水量监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精度要求。注、采用测流速法时.测速沟槽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15m,且坡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