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注浆堵水9、3,1 当井筒难以穿过含水层时,宜采用预注浆技术,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筒预计穿过基岩风化带含水层、较厚或层数较多的裂隙含水层时,宜选用地面预注浆方法,2,含水层厚度较薄、层段分散或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时 宜选用施工井筒的工作面预注浆方法.3.注浆方案应根据井筒检查孔含水层的埋深,厚度 岩性及简易水文观测。抽、压,水试验、水质分析等资料进行编制 4,注浆起始深度应在风化带及以下较完整的岩层内,注浆终止深度,应大于井简要穿过的最下部含水层底界面的埋深或超过井筒深度10m,20m.9,3、2。采用注浆堵水措施的井巷和硐室的掘进漏水量,工程建成后的总漏水量及防水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的有关规定,9 3。3。注浆封堵突水点位置,应根据突水点附近的地质构造及突水前后水文观测孔和井、泉的动态变化进行选择。并应经验证后实施.9.3,4。帷幕注浆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对注浆方案进行论证,9 3 5、穿过与河流、湖泊,溶洞.含水层等存在水力联系的导水构造,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的井巷。应探水前进 前方有水 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必要时应预先构筑防水闸门或采取其他防治水措施 穿过含水层段的井巷 应按防水要求进行壁后注浆处理 9,3。6,矿井采掘范围内有充水或导水的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构造时.应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或采用注浆方法封堵导水通道。封堵方法应经论证后确定.9 3.7、采用注浆改造工作面时,应先进行物探,并应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后打孔注浆.再用物探与钻探验证注浆改造效果、9。3 8、分期建设,分期投产的矿井,注浆堵水系统宜一次设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9.3.9 矿井注浆系统及其能力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开拓布置方式,生产规模。采掘工作面数量.生产接续。注浆堵水方法 以及堵水注浆量等因素综合确定,9,3。10。注浆材料应根据注浆效果。施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选用 9,3 11,注浆终孔压力应根据水压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不宜小于水压的1,5倍 并不应引起井巷支护结构和围岩破裂,变形。9,3.12,注浆系统设备选型应根据注浆堵水系统类型、注浆量、注浆系统所要求的压力,以及注浆堵水材料类别等因素确定,9 3.13。井下移动式注浆站应设置在注浆地点附近的全风压通风新鲜风流中。并应满足注浆设备运输,安装及检修的要求,9 3 14。注浆堵水管路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注浆堵水管路系统设置,应符合矿井开拓 开采部署,注浆地点分布 注浆站布置等要求,2,注浆管路敷设应避免中凹布置方式 无法避免时,应在管路最低点设置排空阀、3.井下巷道中的注浆管路应布置在人行道的对侧.4。当注浆管路距离较长时,经方案比较 可采用钻孔固管下井。5。管路直径应根据注浆量,按浆液流速大于临界流速计算确定.6 注浆管路趟数应根据同时需要注浆的钻孔数量确定.并应留有备用管路、7,注浆管路壁厚应结合管材,注浆材料,服务年限及注浆管路最大工作压力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