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广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本预案.1、3 事件分级.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 较大环境事件。级,和一般环境事件。级、四级。1,3,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因环境事件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因环境事件使本市正常的经济 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类.类放射源丢失 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5.因环境污染造成本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6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在生产和贮存中发生泄漏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的污染事故、1、3、2 重大环境事件 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者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 因环境污染使本市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 5万人以下的,4,类.类放射源丢失 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5,因环境污染造成主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1,3。3。较大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因环境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类放射源丢失 被盗 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1,3 4,一般环境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因环境事件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中毒。重伤、5人以下,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 类、类放射源丢失.被盗 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应对以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核事故的应急响应遵照国家和省民用核设施核事件预防以及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1、4.1。超出事件发生地区,县级市 以上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突发环境事件.1 4 2、跨区,县级市 突发环境事件。1,4,3,需要市协调,指导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其他突发事件次生。衍生的环境事件.法律,法规 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1 5,工作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件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 尽可能地避免或者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者减轻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提高应急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放射性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坚持属地为主 实行分级响应,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 加强培训演练,充分利用现有专业环境应急救援力量 整合环境监测网络.引导,鼓励实现一专多能。发挥经过专门培训的环境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