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清洁生产的实施第十八条.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原料使用.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污染物产生与处置等进行分析论证、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以及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第十九条 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清洁生产措施,一,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二。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三.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四,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第二十条 产品和包装物的设计.应当考虑其在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优先选择无毒 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利用的方案。企业对产品的包装应当合理 包装的材质、结构和成本应当与内装产品的质量、规格和成本相适应 减少包装性废物的产生,不得进行过度包装,第二十一条。生产大型机电设备.机动运输工具以及国务院工业部门指定的其他产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标准化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制定的技术规范.在产品的主体构件上注明材料成分的标准牌号.第二十二条.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 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第二十三条.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第二十四条,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建筑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生产 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第二十五条、矿产资源的勘查 开采。应当采用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防止污染的勘查 开采方法和工艺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在经济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余热等自行回收利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利用,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的产生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对生产和服务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 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 有害物质的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企业 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规定治理.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当将审核结果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清洁生产综合协调的部门 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并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但涉及商业秘密的除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情况进行监督.必要时可以组织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估验收。所需费用纳入同级政府预算、承担评估验收工作的部门或者单位不得向被评估验收企业收取费用,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八条 本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以外的企业。可以自愿与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签订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该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本地区主要媒体上公布该企业的名称以及节约资源、防治污染的成果 第二十九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的规定、委托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