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第十九条。根据土地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位置的固定性,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的特征和建设途径、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在保护乡镇行政界线的完整性基础上、全市划分为四个土地利用地域区.第二十条。城市建设发展区 本区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江北区 北碚区和渝北区.巴南区的大部分或部分乡镇,土地面积257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2,1996年全区总人口419,69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8.58万人.占40 耕地面积8 98万公顷,134.71万亩。人平0。02公顷,0,32亩,区域内城乡交错 工矿企业集中 商业繁荣,交通方便.本区的主要功能.是主城建设和城市拓展区,农业以蔬菜生产为主,粮食生产占较小比重,水果,花卉等也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奶业。水产发展较快,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各行各业用地多.土地供需十分突出.本区土地利用方向.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实行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并举,尽可能把坡坎.屋顶都利用 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主城的开发强度。控制城市发规模,采取有效措施,适度发展外围组团。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于主城的现状 切实加强蔬菜基地和果园,鱼塘.池、等的保护 乡镇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节约用地、在合理用地的原则下、尽量利用荒地增加林地 园地面积,把开发和加强旅游景点建设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调整城市大运量,重污染企业用地.增加城市污染治理设施用地 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使用土地 不得随意扩大用地面积,已划定为基本农田和供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及其服务设施使用的,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交通.水利 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应经法定程序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上报国务院审批,第二十一条、三峡移民开发区,本区包括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 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长寿县.巴南区.渝北区等区县大部分或部分乡镇 幅员面积12719、6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5 45 其中耕地50 22万公。顷,753.35万亩。人平0,11公顷 1、72亩 人口438 02万人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4人。其中农业人口355,67万人、占总人口的81。三峡水库建成后,本区内部分土地淹没,城镇。工矿企业和居民的搬迁 农村移民安置占地增加.耕地将减少,国家对三峡库区支持.移民迁建资金的投入,项目资金的引入和沿江市及集镇群的建设、非农业建设用地将大量增加。本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地表起伏大.自然植被少 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繁、低产田土面积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用地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矛盾加剧、本区土地利用方向。搞好移民开发。安排好移民安置用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和改造低产园地 加紧江岸库坡的治理 防止库容增大对两岸的冲刷侵蚀,防止因崩塌和水土流失而减少土地、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防止产业,产品结构新一轮趋同,特别是要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旅游.观光农业 创汇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成库后的广阔水面发展渔业 严格限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业用地.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划 严格按照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安排好城镇建设。移民安置 乡镇企业发展用地。移民要适当外迁。减轻土地压力。企业迁建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路子,减轻占地和污染、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严禁任何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禁止发展污染工业。第二十二条,丘陵农业区.本区位于重庆西部和西北部.含方山后陵和平行岭谷地带。包括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双桥区,永川市。合川市.垫江到 梁平县全部和璧山县,江津县 綦江县。万盛区,巴南区。南川市.涪陵区.渝北区、长寿县 丰都县 忠县,万州县,开县。云阳县 奉节县的大部或部分乡镇,幅员面积29279.26平方公里.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5、56 其中耕地111,55万公顷.1673。24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43,65,人口1448,96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7,9.其中农业人口1189,42万,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49、占本区人口的82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95人。垦殖指数0,51,为全市最高 人均耕地0。077公顷,1,15亩、本区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较肥活.是主要商品粮,油。瘦肉型猪 蚕茧、茶叶.水禽生产基地.盛产柑桔.黄桃等水果,矿产资源亦较丰富,本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严重不足 工程效益差,抗旱能力弱,城镇体系不健全 对广大农村的辐射作用不强、本区土地利用方向。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和养猪业的基础上。积极扩大经济作物比重。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加快山 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发展林业,植树种草、整治坡面和溪河水系,改造中低产田土、增扩建江河引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使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速中心城市及小城镇建设,增强辐射和服务功能.把本区建设成种。养,园艺生产基地和加工型综合农业经济区.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 严格保护耕地 按照规划使用土地 加快城镇建设 搞好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增加林木覆盖面积.严禁毁林开荒种粮,第二十三条 山地林农牧区 本区包括城口县 黔江县,酉阳县 秀山县,彭水县的全部和巫溪县,巫山县 奉节县 开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丰都县、涪陵区,武隆县 南川市 万盛区.江津县 綦江县,永川市部分或大部分乡镇、幅员面积37766。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幅员面积的45、87。耕地84.89万公顷,1273,41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3、2。人口716,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6 其中农业人口651,46万、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6,5 占本区人口的91。人口密度每立方公里19,人,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垦殖指数0,21、为全市最低的区域 人均耕地0.12公顷。1、78亩,是全市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 本区地势巍峨险峻。山体雄伟,坡陡谷深。相对高差800.1200米.立体气候明显,区内包括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垂直气候亚带及长江河谷海拔400米以下准南亚热带,林地草地广阔.耕地也占相当比重。但水稻种植面积小,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本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产人稀 人均土地占有量较大、0,55公顷即8 2亩、耕作和管理粗放、水域面积小 未利用土地面积大、交通闭塞。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贫困人口多,经济发展滞后,本区土地利用方向,加强优质农地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林业.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小城镇、中心集镇的建设,大力发展电力 解决好农村能源,按照市场导向、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矿产业和土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大力发展以山地自然风光为特色的旅游业、促进综合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把本区建设成林.农、牧,土特产.矿产、旅游综合经济区、本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将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好交通运输以及小城市,中心集镇 乡镇企业发展建设用地,坚决制止乱占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