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方针第十二条 2010年土地利用目标,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和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指标 即1997 2010年控制耕地减少341万亩、其中建设占用60万亩,生态退耕275万亩.灾毁6万亩、1997,2010年土地整理开发增加耕地面积62万亩,2010年保有耕地面积3539万亩,作为依据。制订的土地利用目标是 一,耕地保有是目标,1996年、有耕地255、65万公顷,3834,71万亩 规划期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18 33万公顷、275万亩。三峡水库淹没耕地15320公顷。22、98万亩,建设用耕地24680公顷,37,02万亩,灾毁耕地4000公顷 6万亩,共减少耕地227333公顷 341万亩、整理开发增加耕地41333公顷.62万亩、增减相抵。到201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237.05万公顷 3555、71万亩.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全市建设用地,含农业建设和非农业建设、控制在8万公顷以内。120万亩.其中占用耕地4万公顷.60万亩。即国家下达给我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三 土地开发复恳整理增加耕地目标、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弥补建设占用的耕地,必须开发。复恳。整理增加耕地41333公顷、62万亩,其中开发复垦增加耕地17333公顷.26万亩,整理增加耕地24000公顷,36万亩、四。退耕还林 还牧.建园目标.在规划期内。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183333公顷,275万亩。其中安排造林13.33万公顷,200万亩。建果、园。茶园等2万公顷,30万亩,种草30666、6公顷、46万亩,五、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目标、在规划期内.土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基本控制 土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逐步建立一批城市污染治理设施,大力植树造林,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98,提高到36 做好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第十三条,2030年土地利用展望。2011年到2030年间、将是重庆经济社会初步实现现代化的阶段。这20年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的需要量将有较大增加、农业用地与非农用地矛盾更趋突出。仍需要在提高耕地 园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同时。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继续控制耕地的减少 努力开垦未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做到耕地占补平衡,按1997年2010年减少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保护占补基本平衡的情况,预测2011年到2030年减少耕地和补充耕地可在40000、46667公顷。60,70万亩 左右进行平衡,第十四条、土地利用方针。要实现上述目标 必须始终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遵循以下方针 一 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 特别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将质量好的农地优先用于粮油生产。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保证交通 能源,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建设.三峡移民迁建的必需用地、三。坚持在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 做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 生态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