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预防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 崩塌 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 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 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 沙壳,结皮,地衣等.在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的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的周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有关管理单位应当营造植物保护带,禁止开垦,开发植物保护带。第十九条、水土保持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功能正常发挥.第二十条,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省 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小于二十五度的禁止开垦坡度,禁止开垦的陡坡地的范围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采集发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或者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第二十二条.林木采伐应当采用合理方式,严格控制皆伐,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对采伐区和集材道应当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在采伐后及时更新造林。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应当有水土保持措施,采伐方案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林业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第二十三条,在五度以上坡地植树造林,抚育幼林。种植中药材等 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 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 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 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 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 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第二十六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第二十七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 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第二十八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