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原则和目标.一 指导思想。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为指导.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以着力确保能源,水资源供应安全和突出缓解交通拥堵为重点。科学扩张增量,合理利用存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建立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发展原则.坚持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先导 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在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时.引导产业结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使城市发展日趋合理化、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重点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及薄弱环节、加强各领域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发展 注重提升基础设施整体承载能力,坚持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重的原则、既要新建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强能力建设,又要注重存量设施的更新改造.优化完善功能.整体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效率和水平。坚持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步伐,政府投资重点从经营性领域向非经营性领域转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基本建成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安全。高效,清洁为重点的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以统筹城乡供水安全为核心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以宜居为目标的自然和谐的城市环境体系 大幅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满足奥运会顺利举办、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1.承载能力大幅提高。交通.能源和水资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高 基本适应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到2010年,城市道路系统基本适应机动车保有量年均10,快速增长的需要.道路系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能源供应总量由,十五,期末的5500万吨标准煤提高到6500万吨标准煤,优质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重由57,提高到70 以上,水资源年供应总量由、十五.期末的不到35亿立方米提高到42亿立方米,2,结构不断优化,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为主骨架 一般公路,城市道路.综合枢纽和其他交通设施统筹建设。民用航空和铁路运输同步加快发展。交通体系结构趋于合理.资源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供应能力.储备调节能力与应急能力均衡协调发展,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实现 区区通高速、初步建成东部发展带交通走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安全饮水达标率达到100。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卫生户厕基本普及,3。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心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中心城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实现居民出行500米即可见到公共绿地的目标.城市环境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市生态状况继续好转、4。市场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进一步开放,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逐步从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领域退出、非政府投资占基础设施总投资比重大幅度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监管机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