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保护规划 第十六条 历史文化名城 街区,名镇,名村经批准公布后 所在地城市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批准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现场公告牌、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布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范围,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 名村所在地城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自批准公布之日起一年内组织编制完成相应的保护规划、并报送省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七条。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保护原则 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二,保护措施、改造利用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三.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要求,四,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其保护要求.五 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名录及其保护措施。六。历史建筑名录及其保护要求、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 八,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第十八条.承担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当具有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 或者同时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和乙级以上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资质,第十九条,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保护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通过论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公告时间不少于三十日、保护规划草案涉及房屋征收,土地征用的。应当举行听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以及理由。经听证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第二十条.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组织编制机关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保护规划报送审批时 应当将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一并报送、第二十一条,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省文物主管部门自收到报批的保护规划之日起三个月内 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审查 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二条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自保护规划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公布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 经依法批准的保护规划是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的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保护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第二十三条,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 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不得擅自修改.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修改保护规划的 城市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专题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护规划,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报送审批和公布.一 保护规划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调整,影响原保护规划实施的、二、新发现地下遗址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确需修改的.三,因自然灾害或者重大事故等原因.致使历史文化名城 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四、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确需修改的。第二十四条,编制或者修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规划、应当体现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保护的要求、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当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的依据。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保护范围内的区域,不再编制相应区域的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