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地质灾害 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预防 应急。治理和避让搬迁,本条例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防治工作责任制 加强防治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预防、应急等经费和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治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省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建设。规划、交通运输 水利.林业.人民防空。气象,民政,公安。旅游 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六条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义务,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地质灾害预防和救助知识的教育 培养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公益性宣传 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