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三十条、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确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第三十一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对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结果.确定监督检查重点和频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监督检查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 相关情况按程序报生态环境部。第三十二条 生态环境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 定期公开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情况等信息.第三十三条,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应当遵守国家交易监管等相关规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及时公布碳排放权登记,交易 结算等信息 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 不得泄露商业秘密.第三十四条,交易主体违反本办法关于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或者交易相关规定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采取限制交易措施,第三十五条,鼓励公众、新闻媒体等对重点排放单位和其他交易主体的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监督、重点排放单位和其他交易主体应当按照生态环境部有关规定.及时公开有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信息、自觉接受公众监督.第三十六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重点排放单位和其他交易主体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 有权向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举报,接受举报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反馈处理结果,同时为举报人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