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保障和促进第二十二条。保护工作部门应当制定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基本要求。工作任务,具体措施 第二十三条 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汇总,研判 共享.发布网络安全威胁 漏洞 事件等信息,促进有关部门.保护工作部门。运营者以及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等之间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 第二十四条、保护工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制度,及时掌握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安全态势.预警通报网络安全威胁和隐患 指导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第二十五条.保护工作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本行业 本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指导运营者做好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处置 并根据需要组织提供技术支持与协助。第二十六条 保护工作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本行业。本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检测 指导监督运营者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完善安全措施,第二十七条,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国务院公安部门.保护工作部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安全检查检测、提出改进措施.有关部门在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时,应当加强协同配合,信息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交叉重复检查,检查工作不得收取费用,不得要求被检查单位购买指定品牌或者指定生产.销售单位的产品和服务、第二十八条、运营者对保护工作部门开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检测工作.以及公安 国家安全、保密行政管理.密码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法开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应当予以配合.第二十九条.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中,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等应当根据保护工作部门的需要.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第三十条 网信部门、公安机关,保护工作部门等有关部门.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中获取的信息.只能用于维护网络安全,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确保信息安全 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第三十一条 未经国家网信部门、国务院公安部门批准或者保护工作部门,运营者授权,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漏洞探测,渗透性测试等可能影响或者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活动.对基础电信网络实施漏洞探测,渗透性测试等活动 应当事先向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报告。第三十二条.国家采取措施.优先保障能源 电信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能源,电信行业应当采取措施.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重点保障.第三十三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据各自职责依法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卫,防范打击针对和利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第三十四条.国家制定和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标准 指导 规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 第三十五条、国家采取措施 鼓励网络安全专门人才从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将运营者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体系、第三十六条。国家支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组织力量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攻关,第三十七条 国家加强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制定管理要求并加强监督指导、不断提升服务机构能力水平 充分发挥其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中的作用,第三十八条.国家加强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军地协同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