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地下水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超采范围扩大,或者地下水污染状况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二,未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标 三。对地下水水位低于控制水位未采取相关措施,四.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检举后未予查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 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以及私设暗管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等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第五十六条、地下水取水工程未安装计量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计征相关费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计征相关费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第五十七条,地下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地下工程建设应当于开工前将工程建设方案和防止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方案备案而未备案的,或者矿产资源开采,地下工程建设疏干排水应当定期报送疏干排水量和地下水水位状况而未报送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 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八条 报废的矿井,钻井、地下水取水工程、或者未建成.已完成勘探任务,依法应当停止取水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未按照规定封井或者回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责令封井或者回填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不具备封井或者回填能力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组织封井或者回填。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九条,利用岩层孔隙,裂隙 溶洞,废弃矿坑等贮存石化原料及产品 农药,危险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利用岩层孔隙,裂隙。溶洞、废弃矿坑等贮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和处理后的污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在泉域保护范围以及岩溶强发育 存在较多落水洞和岩溶漏斗的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建设项目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六十条。侵占、毁坏或者擅自移动地下水监测设施设备及其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逾期不采取补救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补救,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第六十一条、以监测,勘探为目的的地下水取水工程在施工前应当备案而未备案的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备案手续 逾期不补办备案手续的,责令限期封井或者回填,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封井或者回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封井或者回填,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