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水价分类及计价方式第十五条.城镇供水实行分类水价 根据使用性质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特种用水三类,一.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指城镇居民住宅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水,二.非居民用水主要指工业.经营服务用水和行政事业单位用水。市政用水 环卫、绿化。生态用水。消防用水等,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水.养老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机构等社会福利场所生活用水。宗教场所生活用水 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水等,按照居民生活类用水价格执行.三 特种用水主要包括洗车 以自来水为原料的纯净水生产.高尔夫球场用水等,各类用水具体范围的划分 由省级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第十六条。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设置应当不少于三级,级差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其中、第一阶梯水价原则上应当按照补偿成本的水平确定。并应当考虑本期生产能力利用情况 阶梯水量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一级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 二级体现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用水需求的原则确定,并根据实施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具体可以参考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因地制宜确定用水量分级标准。各地应当积极推进城镇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具备条件的应当安装智能水表、为全面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及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创造条件 未实行抄表到户的合表户居民和执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非居民用户、供水价格按照不低于第一阶梯价格确定、第十七条,非居民用水及特种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原则上水量分档不少于三档、二档水价加价标准不低于0。5倍 三档水价加价标准不低于1倍.具体分档水量和加价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缺水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加价标准,充分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后增加的收入,应当主要用于管网和户表改造,水质提升,弥补供水成本上涨等,第十八条,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容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固定成本,计量水价用于补偿供水的运行维护费用等。第十九条.以旅游业为主或季节性消费特点明显的地区可以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枯水期实行较高的价格、丰水期实行较低的价格。第二十条.城镇供水应当装表到户。计量到户 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第二十一条 供水企业暂未抄表到户由转供水单位收取水费的、终端用户具备表计条件的按照政府规定供水价格执行、供水企业应当尽快抄表到户,终端用户不具备表计条件的可以暂按政府规定供水价格向供水企业交纳供水费用并由终端用户公平分摊。公共部位 共用设施等用水应当计量 相应水费应当通过收取的物业费.租金或公共收益等解决,并建立健全费用分摊相关信息公示制度.